[实用新型]一种鲟鱼注射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3324.9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2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洲;杨兴;刘霆;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3 | 分类号: | A01K61/1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鲟鱼 注射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鲟鱼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鲟鱼注射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一直在蓬勃发展,无论是养殖总产量还是出口额,在国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都日益加重。
在鲟鱼养殖中,需要对所养殖的鲟鱼进行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的防治,在繁殖期还需要对其进行注射催卵,但在对其注射操作时,鲟鱼难免会跳动,影响注射工作的进行。
申请号为201320416646.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规格鲟鱼打针用辅助装置,包括鱼体限位筒,鱼体限位筒的上部设有手术开口部,鱼体限位筒的侧部设有辅助浮筒,鱼体限位筒的一端设有活动闸。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大规格鱼类在水中打针、固定标记、抽样等作业,利用辅助浮筒可以很轻松地将鱼溜移进限位筒,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鱼品及人员受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发现,其在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其鱼体限位筒大小固定,不可调节,较大的鲟鱼不能进入限位筒中,无法使用,而较小的鲟鱼,由于限位筒较大,对其固定作用较差,在注射时,鲟鱼吃痛跳动,影响注射效果。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鲟鱼注射用固定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鲟鱼注射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鲟鱼注射用固定装置可调节性差,导致其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鲟鱼注射用固定装置,包括右侧底座、左侧底座、连杆、挡环、拉线、浮板、右侧框架、支杆、挂钩、弹性皮带、左侧框架、海绵护垫、横杆、纵杆和通孔;所述左侧底座上设有两处通孔,所述连杆穿过通孔与右侧底座固定连接,连杆的左端设有挡环,两处连杆的左端连接有拉线,所述右侧框架固定安装于右侧底座的顶部,右侧框架的顶部外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设有三处挂钩,所述左侧框架固定安装于左侧底座的顶部,所述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的内侧均设有海绵护垫,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均由相互焊接设置的横杆和纵杆构成,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上的纵杆之间连接有弹性皮带。
优选的,所述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为相向设置的弧形包围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的外侧分别于左侧底座和右侧底座的顶部设有浮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构成活动式的固定区间,使用时,拉动拉线,并将其选择性的固定在不同的挂钩上,即可确定固定区间的大小,从而适合不同大小鲟鱼的良好固定,方便注射工作的进行。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浮板漂浮在水面上,在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与鱼体接触的内侧设有海绵护垫,避免对鲟鱼造成损伤,而弹性皮带的设置,与鱼体的接触更加贴合,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侧底座与连杆的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右侧底座,2、左侧底座,3、连杆,4、挡环,5、拉线,6、浮板,7、右侧框架,8、支杆,9、挂钩,10、弹性皮带,11、左侧框架,12、海绵护垫,13、横杆,14、纵杆,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3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胚蛋接种机
- 下一篇:一种鲟鱼用卵子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