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5193.8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3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顾仓;翟荣安;刘明;王纯配;刘晶晶;谷森;王毓;王飞;于振中;李文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管道 内壁 行走 装置 | ||
1.一种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电机装置、导向轮机构和驱动轮机构;所述导向轮机构套在减速电机装置外侧;减速电机装置驱动驱动轮机构转动;所述驱动轮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沿转轴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滚轮支架,伸缩各滚轮支架相互间沿转轴径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驱动轮机构还包括驱使各滚轮支架相互远离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转轴上,滚轮支架沿着固定件上下滑动;所述固定件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穿过滚轮支架与固定件挡件连接;所述弹簧套在固定件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沿转轴对称分布的滚轮支架之间还通过导柱连接,导柱的两端分别穿透相对应的滚轮支架并与导柱挡件连接;滚轮支架沿着导柱上下滑动;导柱外侧套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一端顶在滚轮支架的下侧,另一端顶在导柱的凸台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四个导柱均匀间隔分布在滚轮支架横板的四个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固定件包括伸缩件和伸缩件套管,所述伸缩件套管内部中空,伸缩件插入伸缩件套管内,伸缩件与伸缩件套管之间轴向滑动、周向固定配合;所述弹簧设置在伸缩件套管内,弹簧端固定在伸缩件套管的内侧壁的底端,弹簧的另一端与伸缩件固定连接;伸缩件套管固定安装在转轴上,伸缩件与相应的滚轮支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沿转轴对称分布的滚轮支架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伸缩件和伸缩件套管,所述伸缩件套管内部中空,伸缩件插入伸缩件套管内,伸缩件与伸缩件套管之间轴向滑动、周向固定配合;所述弹簧安装在伸缩件套管内,弹簧端固定在伸缩件套管的内侧壁的底端,弹簧的另一端与伸缩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伸缩件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架包括横板和折板,所述折板数量在一个以上,折板安装在横板的侧面,横板与折板一体成型;所述滚轮支架的每个折板上均安装有数量在一个以上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轮销轴安装在滚轮支架上的驱动轮安装架上,所述驱动轮销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驱动轮销轴的轴向移动的驱动轮销轴挡圈;所述驱动轮销轴的延伸方向与驱动轮机构在管道内的行进方向斜交;翻折横板两端的折板使其与横板共面时,安装在不同滚轮支架上的驱动轮销轴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导向轮固定座和固定安装在导向轮固定座上的导向行走装置;所述导向行走装置至少在一个以上,多个导向行走装置均匀间隔分布在导向轮固定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导向行走装置包括导向轮、导向轮固定板和固定在导向轮固定板上的弹簧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通过导向轮销轴固定在导向轮固定板上,导向轮固定板通过并排设置的两根弹簧三固定在导向轮固定座上;所述导向轮的轮子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的方向与导向轮的前进方向相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螺旋式管道内壁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装置与驱动轮机构之间还设置有万向连轴机构,万向连轴机构一端与减速电机装置的驱动轴通过紧定螺钉夹持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轮机构的连接杆通过紧定螺钉夹持连接;所述导向轮机构驱动万向连轴机构,万向连轴机构带动驱动轮机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51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登山辅助系统
- 下一篇:同频转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