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8004.2 | 申请日: | 201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3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江;王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萨伯特精密转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F16C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螺杆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泵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
背景技术
螺杆泵是容积式转子泵,是依靠由螺杆和衬套形成的密封腔的容积变化来吸入和排出液体的。螺杆泵的特点是流量平稳、压力脉动小、有自吸能力、噪声低、效率高、寿命长、工作可靠;而其突出的优点是输送介质时不形成涡流、对介质的粘性不敏感,可输送高粘度介质,所以使其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但螺杆加工较困难,泵有单吸式和双吸式两种结构,但单螺杆泵仅有单吸式,螺杆泵转子在运转过程中,既要进行自转,也要围绕定子轴线进行公转,所以转子与驱动轴之间要有万向节连接,而潜油螺杆泵所使用的万向联轴器体积大,重量大,可靠性低,由于其连接轴在工作时是在做偏心运动,所以连接轴是非常容易受到磨损的,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不进行更换会造成工作质量的降低,而更换新零件会造成原零件的浪费,不利于长期的工作。
发明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可以实现连接轴的挠性传动,减少连接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设为钛合金材质,钛合金增加了轴体的挠性,所述轴体两端分别设有球头,所述球头用于连接两端的转子和驱动轴,所述轴体外表面设有喷焊层,所述喷焊层与轴体之间设有互溶层,喷焊层是将固溶性金属粉末经过重融后在轴体表面形成的类似焊接式的涂层,增加了附着力,防止脱落,同时喷焊层有效的减少了轴体的磨损,增加连接轴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轴体中间处直径大于两端直径,增加轴体的自身强度,不影响挠性传动的情况下增加了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球头采用镍铬不锈钢材料。
优选的,所述喷焊层厚度在0.05-0.5mm,可对连接轴的加工误差进行补偿修复。
优选的,所述喷焊层表面粗糙度为Ra0.4-0.1μm,所述喷焊层表面经磨削加工呈镜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通过钛合金材质的轴体加强了连接轴的挠性,能够传递较大扭矩,有较好的弹性,耐疲劳强度高,通过在轴体表面设置喷焊层,有效的防止了轴体的磨损,提高了轴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次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体、2-球头、3-互溶层、4-喷焊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的挠性连接轴,包括轴体1,所述轴体1设为钛合金材质,钛合金增加了轴体1的挠性,所述轴体1中间处直径大于两端直径,增加轴体1的自身强度,不影响挠性传动的情况下增加了使用寿命,所述轴体1两端分别设有球头2,所述球头2用于连接两端的转子和驱动轴,所述球头2采用镍铬不锈钢材料,所述轴体1外表面设有喷焊层4,所述喷焊层4与轴体1之间设有互溶层3,喷焊层4是将固溶性金属粉末经过重融后在轴体表面形成的类似焊接式的涂层,增加了附着力,防止脱落,同时喷焊层4有效的减少了轴体1的磨损,增加连接轴的使用寿命,所述喷焊层4厚度在0.05-0.5mm,可对连接轴的加工误差进行补偿修复,所述喷焊层4表面粗糙度为Ra0.4-0.1μm,所述喷焊层4表面经磨削加工呈镜面状。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萨伯特精密转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潍坊萨伯特精密转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8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