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2015.8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7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泉;周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第三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0/00 | 分类号: | B22D30/00;B22D3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4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滚筒 滚道 焊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砂冷却滚筒,尤其涉及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
背景技术
落砂冷却滚筒的滚道是焊接在滚筒外侧,起到导向作用,传统的滚道焊接时,滚道与筒体之间垫了一圈钢板,钢板与筒体和滚道采用连续焊,由于筒体在工作中受灼热铸铸件烘烤,筒体受热澎涨,筒体在不工作时,筒体开始冷却,收缩变形后,导致钢板与筒体之间焊缝开裂,造成滚道松动,影响落砂冷却滚筒转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包括圆形滚道和筒体,所述圆形滚道套设在筒体外侧,所述圆形滚道和筒体之间插接若干加强板组,所述若干加强板组沿圆形滚道圆周均匀布置,所述加强板组均包括前、后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插接在圆形滚道前侧,且前加强板上端与圆形滚道前侧焊接,下端与筒体焊接,所述后加强板插接在圆形滚道后侧,且后加强板上端与圆形滚道后侧焊接,下端与筒体焊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圆形滚道和筒体之间均匀设置有48组加强板组。
所述前、后加强板均为楔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通过若干组前、后加强板插入述圆形滚道和筒体先将滚道定位住,然后通过前、后加强板将圆形滚道焊接固定到筒体上,由于多块前、后加强板留有间隙,可减小筒体受热后的变形量,消除了焊缝开裂的问题,且装配焊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的侧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的正剖图。
图中:1、圆形滚道;2、筒体;3、前加强板;4、后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落砂冷却滚筒滚道焊接结构,包括圆形滚道1和筒体2,圆形滚道1套设在筒体2外侧,圆形滚道1和筒体2之间插接48组加强板组,48组加强板组沿圆形滚道1圆周均匀布置,加强板组均包括前、后加强板3、4,前、后加强板3、4均为楔形板,方便将,前、后加强板3、4插入圆形滚道1和筒体2之间,前加强板3插接在圆形滚道1前侧,且前加强板3上端与圆形滚道1前侧焊接,下端与筒体2焊接,后加强板4插接在圆形滚道1后侧,且后加强板4上端与圆形滚道1后侧焊接,下端与筒体2焊接。
所述落砂冷却滚筒滚道进行焊接时,先将圆形滚道1套到筒体2上,然后将若干块前、后加强板3、4插入圆形滚道1和筒体2之间,将圆形滚道1撑紧在筒体2上,将圆形滚道1定位住,然后将前、后加强板3、4上端焊接圆形滚道1,下端焊接筒体2,即可完成滚筒的焊接。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第三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第三铸造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2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搅龙铸造脱模的专用设备
- 下一篇:一种活塞铸造用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