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接装置的加热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2792.2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杰;俞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7 | 代理人: | 陈建中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装置 加热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装置的加热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焊接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装置的加热控制电路,其能够对焊接装置的加热头的通断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装置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双向可控硅、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单片机的RFO端口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正电压线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负电压线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双向可控硅相连,双向可控硅用于控制加热头的通断。
优选地,上述单片机的型号为型号为PIC16F1946-I/PT。
优选地,上述正电压线为+5V电压线。
优选地,上述负电压线为-5V电压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单片机的RFO信号输出端口的信号经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后作用在双向可控硅上,RFO端口的信号控制双向可控硅的通断,双向可控硅的通断决定焊接装置加热头的通断,实现加热头的通断的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能够对焊接装置的加热头的通断进行有效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
一种焊接装置的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一三极管T3、第二三极管T4、双向可控硅TC1、第一电阻R17、第二电阻R16、第三电阻R18、第四电阻R20和第五电阻R19,单片机的RFO端口与第一电阻R17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7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1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第二电阻R16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T3的发射极分别与正电压线相连,第一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18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18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2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T4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T4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20的第二端分别与负电压线相连,第二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19的第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19的第二端与双向可控硅TC1相连,双向可控硅TC1用于控制加热头的通断。
上述单片机的型号为型号为PIC16F1946-I/PT。
上述正电压线为+5V电压线。
上述负电压线为-5V电压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单片机的RFO信号输出端口的信号经第一三极管T3和第二三极管T4后作用在双向可控硅TC1上,RFO端口的信号控制双向可控硅TC1的通断,双向可控硅TC1的通断决定焊接装置加热头的通断,实现加热头的通断的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其能够对焊接装置的加热头的通断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2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物流查询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空调控制器的塑料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