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5785.8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4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伟;何俊才;陈坤速;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4 | 分类号: | G01V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归 反射 光电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光电传感器,其结构包括透镜、镜架、金属螺纹壳体、发射器、接受器、电路板、后塞、引线式LED、电缆等主要部分。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置于一体,发射轴与受光轴为异轴式光电传感器;透镜为球面镜头;发射管或接收管位于透镜后焦点位置,发射管指向角度对发射器出来的光斑大小有直接影响;其存在的技术缺陷是:
1.透镜为球面镜头,聚光效果不好,故光源经过透镜后光斑分散,其能量放大倍数比较小,感测距离短;
2.选择的发射管,其指向角度比较大±60°,在有限的并排安装间距上,相互干扰;
3.选择的接收管,其指向角度过大±50°,环境光干扰会直接引入,EMC抗干扰能力低;
4.其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光阑孔径大小一致,都是采用Φ5mm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被检测物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的影响、稳定的检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装便捷的光电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包括:壳体1、镜架2、透镜3、发射器4、接收器5、灯罩6、调节器7、密封套8、电路板9、盖板10、连接线11、反光板12、O型密封圈13,所述的电路板9固接在壳体1内,所述的发射器4、接收器5置于一体,超声波熔接在壳体1的前端,所述的镜架2将发射器4和接收器5置于在透镜3内焦点位置,所述的连接线11的一端焊接在电路板9上,所述的发射器4和接收器5以及调节器7焊接在电路板9上,所述的调节器7装入壳体1内,且调节器7外套有密封套8,所述的灯罩6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的盖板10固接在壳体1后端,所述的反光板12设置在壳体1前端的正面,所述的O型密封圈13设置在壳体1与调节器7之间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1前端开有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镜3采用非球面设计,R为球面,(以对称轴为Z轴,顶点为原点)其方程式如下:
其中:R=5.991K=-2.2283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射器4为平头红光发射管,指向角为43°。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收器5为平头接收管,指向角为±50°,接收器5的光阑孔径采用Φ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球面透镜,聚光效果不好,光斑较大,能量放大倍数比较小,感测距离只有2cm左右,改进后聚光效果好,放大倍数高,感应距离可做到3m;
2.改进后,从镜头出来的光斑效果也小了,并排安装最小间距可做到0.8m(在感应距离2m的位置);
3.接收器的光阑孔径的缩小,EMC抗干扰能力,抗光干扰能力大幅提升,可通过CE测试;
4.选用的发射器及接受器,安装时便于光路的对齐。
本实用新型不受被检测物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的影响,稳定的检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壳体1、镜架2、透镜3、发射器4、接收器5、灯罩6、调节器7、密封套8、电路板9、盖板10、连接线11、反光板12、O型密封圈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5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