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连续运行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2653.8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7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廖裕琦;常胜;王长胜;黄国勇;刘崇灏;张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什邡圣地亚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841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运行 二氧化碳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聚磷酸钠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连续运行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三聚磷酸钠俗称“磷酸五钠”或“五钠”,工业上用作洗涤品助剂,亦可用于石油、冶金、采矿、造纸、水处理等,食品行业可用作水分保持剂、品质改良剂、pH调节剂、金属螯合剂等。根据制取三聚磷酸钠工艺路线的不同,其生产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将中和液在喷雾干燥中干燥成一定粒度的正磷酸盐(俗称干盐),然后再缩聚成三聚磷酸钠;另一类是直接由中和液制成三聚磷酸钠,前者称作两步法,后者称作一步法。不管采用哪种生产工艺,都涉及到磷酸与碱中和这一步。若采用纯碱与磷酸中和,则会在中和釜内产生大量的CO2,不仅回收难度大,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连续运行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加装在中和釜上用于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能连续运行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箱体、进气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设在箱体的上部,所述箱体为带顶盖的密封结构,箱体内设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隔板将箱体内空间分为存液腔和与进液管连通的进液腔两个部分,所述箱体内设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下端设于存液腔内,排液管的上端穿过隔板与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气管穿过顶盖和隔板伸入存液腔内,存液腔的侧壁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高度高于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的高度高于排液管的进液口,所述排液管的进液口高度高于进气管的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腔与存液腔的高度比为1:10-15。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安装有位于通孔下方的分流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流部件由侧挡板和圆形底板组成,所述侧挡板和圆形底板上均设有分流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液管紧贴箱体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由围板和部分箱体围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与中和釜连通,把纯碱与磷酸反应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溶入吸收液中,避免直接排入空气造成环境污染;
(2)吸收装置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阀门的配合作用,实现连续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效果,对反应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没有限定,设备适应性强;
(3)通过分流部件对通入箱体内的吸收液进行分流,提高吸收液吸收箱体内蓄积二氧化碳的速率,避免吸收液液面高度继续下降低于排液管的进液口,导致二氧化碳气体从排液管排出,设备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顶盖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箱体,11-顶盖,12-存液腔,13-进液腔,2-进气管,21-出气口,3-进液管,4-出液管,5-隔板,51-通孔,52-分流部件,53-侧挡板,54-圆形底板,55-分流通孔,6-排液管,61-进液口,62-围板,7-第一液位传感器,8-第二液位传感器,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连续运行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箱体1、进气管2、进液管3和出液管4,所述箱体1为带顶盖11的密封结构,箱体11内设有水平的隔板5,所述隔板5上设有通孔51,隔板5将箱体1内空间分为存液腔12和与进液管3连通的进液腔13两个部分,根据中和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不同,进液腔13与存液腔12的高度比通常在1:10-15之间。
进液管3和出液管4均设在箱体1的上部,进气管2穿过顶盖11和隔板5伸入存液腔12内,存液腔12的侧壁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7和第二液位传感器8。箱体1内还设有排液管6,所述排液管6的下端设于存液腔12内,排液管6的上端穿过隔板5与出液管4连通。排液管6既可以是竖直设在存液腔12中部的一根管道,也可以是由紧贴在箱体1内壁的围板62和部分箱体1围成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什邡圣地亚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什邡圣地亚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2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公路施工用沥青烟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