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3612.0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8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兵波;茆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629;H01R13/652;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毛方方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中央屏蔽件、下端子模块、绝缘本体、下屏蔽板、上屏蔽板以及遮蔽壳体,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绝缘件以及与下绝缘件镶嵌成型的多个下导电端子,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绝缘件以及与上绝缘件镶嵌成型的多个上导电端子,该中央屏蔽件夹设于下端子模块和上端子模块之间,下端子模块和上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本体内,该下屏蔽板和上屏蔽板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底面和表面上,该遮蔽壳体包覆住绝缘本体。所述插头连接器后端还设有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然而电路板通常不能可靠定位进而导致后续的焊接作业不便甚至电性连接不可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定位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设置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之间的一对金属弹片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及收容导电端子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应且反向排布,所述电路板具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形成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肩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插入部向前插入所述安装空间直至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一体成型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安装空间由上本体及下本体沿高度方向扣合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部的宽度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宽度基本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于其后端设有向外侧突出的限位结构,所述肩部向前抵压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后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本体均具有位于其前侧的结合部及位于其后侧的安装部,所述限位结构为所述上、下本体的安装部于其后端分别向外侧突出的上、下限位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自前向后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且包括框体部及自所述框体部一体向后延伸且向外扩张形成的延伸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的后表面抵接于所述限位结构前侧设置的阻挡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金属弹片具有贴附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基片及自所述基片向前延伸且向内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若干内抵持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将其顶壁及底壁分别贯穿的若干收容孔及暴露于对应的收容孔内的止挡面,所述内抵持弹片穿过对应的收容孔并突伸入收容空间内,所述止挡面紧邻对应的内抵持弹片后侧设置,以在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互配的插拔过程中对所述内抵持弹片提供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对应收容孔内且向前凸伸的若干止挡部,每一所述止挡部具有倾斜延伸的所述止挡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抵持弹片包括自所述基片向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第一倾斜部及自第一倾斜部的前端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倾斜部,所述止挡面位于第一倾斜部后侧且紧邻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电路板可与绝缘本体进行有效定位,以便于后续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3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