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作物秸秆发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4149.1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舟;梁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44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秸秆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秸秆发酵池。
背景技术
目前,作物秸秆的处理也成为了作物种植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作物秸秆具有较高的热值和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镁、钙、镁、硫等多种重要元素,可以作为有机肥和沼气原料。采用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肥料时,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改善土壤,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作物的品质,是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原料。近年来,秸秆制造有机肥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秸秆放在水坑内加土混合沤肥,待第二年把土刨出下到田间来作为作物、种植的基肥。然而,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产生的秸秆,有机秸秆只能在求售收割后在才能制作有机肥料,因庄稼茬口紧其要求制作的时间短,加之利用能利用的水坑很少,采用水坑沤肥需要远距离的输送秸秆,远距离的输送沤好的有机肥,制成的肥料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运输和施肥的成本较高,不能被大量的普及;同时,采用结构单一的水坑进行发酵,其发酵的时间很长,发酵池内需要的热量大,发酵的温度低,即作物秸秆的沤肥发酵不能被大量的推广普及。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装卸料容易、热量消耗小、发酵速度快、省时、省力、成本低、可就地处理大量秸秆的一种作物秸秆的回田发酵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作物秸秆发酵池。
本实用新型以地面为基准向下延伸出一个三面垂直及另一面为倾斜状的凹坑,在所述凹坑内设置有一组渗水孔,
在所述凹坑上方延伸出三面为垂直墙体及其另一面为土墙的包围体,且土墙位于凹坑的倾斜状上方,
包围体上设置有一组通风孔,
在包围体上盖有黑色塑料薄膜。
凹坑内三面、另一面及其底部通过通过加固件加固。
加固件是砖块或墙体。
所述渗水孔上设置有过滤网。
凹坑深度0.8-1M。
渗水孔与地面之间高度为50-60CM,渗水孔直径4-6CM,一组渗水孔之间间隔为30-40CM。
包围体高度为50-60。
通风孔与地面之间高度为10-20CM,通风孔直径6-8CM,一组通风孔之间间隔为30-40CM。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发酵池的合理布置和设计,利用自然的地埂高度差,直接就可以将粉碎或不粉碎的作物秸秆送入发酵池中,解决了长距离搬运原料秸秆不方便、成本高的困扰,同时发酵池内设置的通气管、土灶和漏渗水孔能够合理的掌握和控制发酵池内的发酵环境,秸秆在发酵的过程中,既可以利用自身的热量,也可以利用土灶的加温或保温,来给发酵秸秆提高足够高的发酵温度以及自动调节含水量,不仅可以加快秸秆的发酵速度,缩短发酵时间来满足大量秸秆的处理要求,而且该发酵池内的发酵温度均匀,不需要任何的搅拌和翻料装置就可以进行快速、充分的发酵;另外,发酵后的秸秆可以从卸料门快速的出料,大大缩短了装卸料的时间,降低 了劳动强度,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强大、省时、省力、成本低的优点,既能满足大量秸秆的处 理要求,又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完全适用于南方的高原和丘陵地区,易于推广使用。
附 图 说 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以地面1为基准向下延伸出一个三面垂直及另一面为倾斜状的凹坑2,在所述凹坑2内设置有一组渗水孔3,
在所述凹坑2上方延伸出三面为垂直墙体及其另一面为土墙的包围体7,且土墙位于凹坑2的倾斜状上方,
包围体7上设置有一组通风孔4,
在包围体7上盖有黑色塑料薄膜5。
凹坑2内三面、另一面及其底部通过通过加固件加固。
加固件是砖块或墙体。
所述渗水孔3上设置有过滤网6。
凹坑2深度0.8-1M。
渗水孔3与地面1之间高度为50-60CM,渗水孔3直径4-6CM,一组渗水孔3之间间隔为30-40CM。
包围体7高度为50-60。
通风孔4与地面1之间高度为10-20CM,通风孔4直径6-8CM,一组通风孔4之间间隔为30-40CM。
工作方式:将需培养的菌种放置在凹坑2内,当菌种需要厌氧时,将土墙推到并盖在菌种上,人或机械通过凹坑2倾斜状处进入凹坑2内。
渗水孔3可将水流入菌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41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
- 下一篇:高空滑行模拟体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