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4311.X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1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勤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和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9/00;A62B9/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44249 | 代理人: | 许彬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口罩是为了人们的健康而设计的,用于阻止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可见或不可见的物质进行过滤,市面上现有的过滤式口罩有多种,主要包括多层布口罩,无纺布口罩和带有活性炭过滤层的口罩等。多层布口罩作为滤料的口罩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采用,但是随着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检测到了一种细小颗粒物,也就是PM2.5,不管多层布口罩怎么去做,最多也只能滤掉5 微米以上的微小颗粒物,对PM2.5 完全没有防御作用,为了起到好的防御作用,市面上出现了无纺布口罩和带有活性炭过滤层的口罩。
市面上现有的电子口罩有多种,主要是无纺布加熔喷材料和布料加活性炭过滤片两种,这两种口罩对粉尘和PM2.5 都有阻隔的作用,但是阻尘率和呼吸通畅率却是这种口罩的致命缺陷,为了达到阻尘的效果,无纺布口罩和活性炭口罩经常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即呼吸出现憋闷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过滤效果好、呼吸顺畅的电子口罩,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口罩,包括有口罩体,该口罩体的形状适配人体口鼻的部位佩戴,口罩体上组装风扇、电池、控制板,电池给风扇供电,控制板控制风扇工作,风扇将口罩体外侧的空气吸入口罩体内侧;在口罩体的外侧上还活动组装有滤网和盖板,盖板将滤网稳固在口罩体上;工作时,口罩体外侧的空气经过滤网吸入口罩体内侧。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盖板通过磁扣吸固在口罩体上,盖板罩住滤网,盖板的周缘与口罩体之间留有进风间隙。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风扇、电池和控制板设置在口罩体的内侧,风扇居中,电池和控制板分布在风扇的左右两侧;所述口罩体的内侧上还活动组转一内盖,内盖罩住风扇、电池、控制板,内盖与口罩体之间留有出风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口罩体的外侧上设有开关及充电口,开关经过盖板触动打开或关闭。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口罩体的周缘上附有密封垫,密封垫匹配贴合人体面部。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盖板内侧设有若干磁扣柱,磁扣柱与口罩体上的磁点吸合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滤网对应口罩体外侧的容槽对位组装,容槽的形状、大小与滤网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口罩,口罩体上组装风扇、电池、控制板,风扇将口罩体外侧的空气吸入口罩体内侧,在口罩体的外侧上还活动组装有滤网和盖板。风扇促进空气流动,滤网过滤空气,以致该电子口罩过滤效果好、呼吸顺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员身体健康。且滤网和盖板活动组装,方便替换、清理,提升电子口罩使用性,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内侧结构分布示意图;
附图4为图3实施例的内侧盖上内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子口罩,包括有口罩体1,该口罩体1的形状适配人体口鼻的部位佩戴,口罩体1的周缘上附有密封垫9,密封垫9通过嵌设连接口罩体1。佩戴时,密封垫9匹配贴合人体面部,使佩戴舒适,密封效果好,提升电子口罩的功效;口罩体1上还适当连接绑带等,用于佩戴固定。口罩体1内侧具有适配鼻子的拱弧部15,拱弧部15包住鼻子,方便口罩体1佩戴及定位。口罩体1上组装风扇2、电池3、控制板4,电池3给风扇2供电,控制板4控制风扇2工作,风扇2将口罩体1外侧的空气吸入口罩体1内侧。在口罩体1的外侧上还活动组装有滤网5和盖板6,盖板6将滤网5稳固在口罩体1上。工作时,口罩体1外侧的空气经过滤网5吸入口罩体1内侧,风扇2促进空气流动,滤网5过滤空气,以致该电子口罩过滤效果好、呼吸顺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员身体健康。且滤网5和盖板6活动组装,方便替换、清理,提升电子口罩使用性,维护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和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和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43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