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6386.1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6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军;崔福安;赵志武;战超;孟维亮;王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志军;崔福安;赵志武;战超;孟维亮;王光磊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8;C21C5/40;C21C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转炉 烟气 加热 废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方面钢厂炼钢余热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系统。
背景技术
原有窑炉加热废钢压块技术中使用天然气对废钢进行加热,不仅废钢的加入量少,而且需要使用大量天然气,钢铁冶炼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钢铁冶炼成本、节能环保的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工艺及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工艺,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转炉烟气通入高温换热器将烟气温度由1600℃冷却至1000℃;
2)将步骤1)中冷却的烟气通过非金属补偿器进入旋转加热器;
3)通过给料仓将废钢均匀进入旋转加热器与步骤2)中的烟气进行换热;
4)将步骤3)中废钢加热至700℃后进入保温箱储存,物料通过保温藏直接进入转炉进行冶炼。
较佳的,所述步骤1)中的冷却余热通过换热进入汽包后并网发电;
所述的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
将步骤3)中换热后烟气冷却至100℃后依次经过布袋除尘器和煤气鼓风机放散。
较佳的,所述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对废钢进行称重后卸至料仓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系统,包括转炉烟气管道系统、物料输送系统以及旋转加热器;
所述转炉烟气管道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烟道旁路、高温换热器以及非金属补偿器,所述烟道旁路与转炉烟气出口连通,所述非金属补偿器与所述旋转加热器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物料输送系统包括储料仓、运料皮带机、给料仓以及斗式提升装置,所述储料仓出口与所述运料皮带机入料端连接,所述运料皮带机出料端与所述给料仓入口连接,所述给料仓出口与所述旋转加热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斗式提升机出料端设置有用于对加热后的废钢进行保温的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底端底端设置高效卸料阀;高效卸料阀下方设置有用于向转炉投料的投料斗;
所述旋转加热器的进料口与旋转加热器进气口异侧设置。
较佳的,所述转炉烟气管道系统还包括用于换热并网发电的汽包、布袋除尘器和煤气鼓风机;所述汽包与所述高温换热器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入口与所述旋转加热器的气出口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出口与所述煤气鼓风机入口连通。
较佳的,所述物料输送系统还包括称量装置,所述称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给料仓和运料皮带机之间,所述给料仓两端口设置有第一振动给料器和第二振动给料器,所述第一振动给料器设置在给料仓入料口和称量装置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振动给料器设置在所述给料仓出料口和旋转加热器进料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废钢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废钢加入量的提高,可占总装入量的40%左右;
(2)铁水比降低后,烟气量随之降低,烟尘中的颗粒物排放减少;
(3)提高炼钢节奏,减少氧气消耗;
(4)降低钢铁冶炼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工艺,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转炉烟气通入高温换热器8将烟气温度由1600℃冷却至1000℃;
2)将步骤1)中冷却的烟气通过非金属补偿器进入旋转加热器1;
3)通过给料仓3将废钢均匀进入旋转加热器1与步骤2)中的烟气进行换热;
4)将步骤3)中废钢加热至700℃后进入保温箱储存,物料通过保温藏直接进入转炉进行冶炼。
所述步骤1)中的冷却余热通过换热进入汽包后并网发电;
所述的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
将步骤3)中换热后烟气冷却至100℃后依次经过布袋除尘器6和煤气鼓风机7放散。
所述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对废钢进行称重后卸至料仓内3。
本实施例提高废钢温度有利于废钢加入量的提高,铁水比降低后,烟气量随之降低,烟尘中的颗粒物排放减少,提高炼钢节奏,减少氧气消耗,降低钢铁冶炼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系统,包括转炉烟气管道系统、物料输送系统以及旋转加热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志军;崔福安;赵志武;战超;孟维亮;王光磊,未经沈志军;崔福安;赵志武;战超;孟维亮;王光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6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壳动力锂电池的组成装结构
- 下一篇: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