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裂隙灯平台的眼科高速高分辨率多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0110.0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袁进;刘奕志;王建华;骆仲舟;段铮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3/10 | 分类号: | A61B3/10;A61B3/113;A61B3/135;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组 参考臂 透镜 裂隙灯 样品臂 多功能光学 成像装置 高分辨率 相干断层 光路 光源 眼科 本实用新型 平面反射镜 光路信号 三维成像 反射镜 干涉光 入光口 后段 眼球 聚焦 扫描 计算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裂隙灯平台的眼科高速高分辨率多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裂隙灯平台上的OCT成像光路和用于接收OCT成像光路信号的计算机,所述OCT成像光路包括光源、用以扫描眼球的样品臂和与样品臂产生干涉光的参考臂,所述样品臂和参考臂接收光源发出的光,所述参考臂包括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位于透镜的远离入光口一侧的平面反射镜,所述参考臂的透镜组能够进行切换,切换的不同的透镜组的第一透镜和平面反射镜的相对位置不同。该装置通过切换不同的透镜组来调整聚焦深度进而能够在该装置上能够实现对眼前段和眼后段的三维成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裂隙灯平台的眼科高速高分辨率多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统计表明眼科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疾病。眼科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进行正确治疗的前提和基础,眼球作为结构精密的光学器官,是基于光学探测原理成像技术的理想靶器官。
随着近年来眼科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这种非接触式、非侵入性的新型眼科诊断技术的问世与发展,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其形态学测量功能已被应用于泪膜、上皮、前房、晶状体及视网膜功能的精密分析中,改变了眼科现有的诊疗模式,被称为是眼科学诊断技术的里程碑式成果。
现有眼科检查商业化使用的OCT设备功能较单一,有的只能针对眼前段的角膜等眼球组织,有的只能针对眼后段视网膜等组织结构成像。虽然存在一些整合了眼前段、后段成像的技术方案,但是存在着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等缺点,缺乏一种具有一定检查舒适度、简单快捷、结构节凑、操作方便的成像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裂隙灯平台的眼科多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在该装置上能够完成对病人眼前段和眼后段的高速、高分辨率的成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裂隙灯平台的眼科多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裂隙灯平台上的OCT成像光路和用于接收OCT成像光路信号的计算机,所述OCT成像光路包括光源、用以扫描眼球的样品臂和与样品臂产生干涉光的参考臂,所述样品臂和参考臂接收光源发出的光,所述参考臂包括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位于透镜的远离入光口一侧的平面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臂的透镜组能够进行切换,切换的不同的透镜组的第一透镜和平面反射镜的相对位置不同。
优选地,所述参考臂还包括设置在参考臂的入光口处的用于调节进光量的狭缝。
优选地,所述样品臂包括用以扫描眼球的二维振镜系统和设置在二维振镜系统与眼球之间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透镜。
优选地,所述样品臂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和眼球之间且可拆卸的目镜。
优选地,所述样品臂还包括辅助成像的固视系统,所述固视系统包括用以对眼球进行固定的靶标显示屏,所述靶标显示屏与计算机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视系统还包括与计算机信号连接的辅助定位相机,所述辅助定位相机能够通过样品采集孔外进行拍摄。
优选地,还包括对样品臂与参考臂产生的干涉光进行处理的光谱仪。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光谱仪与计算机之间的高速线阵CCD相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成像系统通过切换透镜组调整光路,使成像系统对眼前段、后段不同位置进行聚焦,实现眼前段、后段的多功能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未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0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