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1295.7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9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罗远燕;薛应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18 | 分类号: | B64C1/18;B6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坠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安全性是民用飞机运营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乘员在可生存事故中存活,民用飞机结构必须具备抗坠撞特性,以充分吸收坠撞动能,使坠撞过程中乘员所受的载荷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目前飞机地板与机身地板横梁之间连接比较刚硬,传力比较直接,不能充分吸收坠撞动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采用了地板和地板横梁之间通过U型接头连接的技术方案,可以吸收地板横梁传来的能量,降低传递到乘员身上的坠撞力,提高飞机的坠撞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包括:地板横梁、框架、及连接接头;
所述连接接头由第一腹板和位于腹板上下底面的第一安装边组成;
所述第一腹板靠近地板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槽,且所述第一U型槽朝向所述地板横梁一侧设置槽口;
所述地板横梁由第二腹板和位于第二腹板上底面的第二安装边组成;
所述第二腹板靠近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槽,且所述第二U型槽朝向所述连接接头一侧设置槽口;
所述地板横梁通过第二安装边插入所述连接接头内,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一腹板靠近地板横梁一侧贴合并固定;
所述第一腹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框架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头的第一腹板和安装边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腹板均布设置有铆钉孔,所述第一腹板通过铆钉分别与所述第二腹板及框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腹板靠近所述第二U型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腹板配合设置有铆钉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腹板设置有减轻孔。
优选地,所述框架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连接接头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可以吸收机身框架传来的能量,降低传递到乘员身上的坠撞力,提高飞机的坠撞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地板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连接接头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架,2-地板横梁,3-连接接头,21-第二腹板,22-第二安装边,23-第二U型槽,24-减轻孔,31-第一腹板,32-安装边,33-第一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
一种抗坠撞的吸能结构,包括:框架1、地板横梁2及连接接头3;
连接接头3由第一腹板31和位于第一腹板31上下底面的第一安装边32组成;
第一腹板31靠近地板横梁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槽33,且第一U型槽33朝向地板横梁2一侧设置槽口;
地板横梁2由第二腹板21和位于第二腹板21上底面的第二安装边22组成;第二腹板21上底面设置第二安装边22,选用单侧设置安装边,方便插入连接接头第一腹板31上下底面的第一安装边32内;
第二腹板21靠近连接接头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槽23,且第二U型槽23朝向连接接头3一侧设置槽口;
地板横梁2通过第二安装边22插入连接接头3内,第二腹板21与第一腹板31靠近地板横梁2一侧贴合并固定,第一腹板31的另一侧与框架1固定,使第一U型槽33和第二U型槽23的槽口搭接在一起,削弱地板横梁2与框架1之间的连接刚度,可以产生更大的变形,从而吸收框架1传来的能量,降低传递到乘员身上的坠撞力。
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头3的第一腹板31和安装边32一体加工成型,保证了连接接头的载荷承载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1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