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机械强度的大截面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3617.1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7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H01B7/18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强度 截面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高机械强度的大截面型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electric cable;power cable):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民,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电缆作为电力的传输载体之一,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作为通信载体的通讯电缆的使用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截流量指的是电缆在常温下持续工作并能保证一定使用寿命(如30年)的工作电流大小。电缆截流量的大小与其截面积的大小有关,即导线截面越大,它所能通过的电流也越大。如果线路电流超过载流量,使用寿命就相应缩短,如不及时换线,就可能引起种种电气事故。
导线截面越大,它所能通过的电流也越大。因此,在总的外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增加内部导线的截面积,是提高电缆截流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防止弯折,同时具备较大的截面积,最大限度提高电缆截流量和使用寿命的高机械强度的大截面型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机械强度的大截面型电缆,包括有电缆外护套层、电缆铠装层、电缆内护套层、填充层、保护管、电缆屏蔽层、电缆绝缘层和电缆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芯线分为四股,每一股的截面形状为扇形,四股电缆芯线的外部包裹有电缆内护套层,四股电缆芯线截面拼合成整圆;所述的四股电缆芯线被填充层分隔开,并在四股电缆芯线拼合而成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穿引线,穿引线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用于加强电缆韧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电缆芯线每一股的截面在扇形的棱角处均设为圆角结构,同时包裹在其外部的电缆内护套层在棱角处也为圆角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穿引线的长度与电缆的长度相同,贯穿整个电缆,穿引线的外部被填充层所包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防止弯折,同时具备较大的截面积,最大限度提高了电缆截流量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剖面图;
图中:1电缆芯线,2电缆外护套层,3电缆铠装层,4电缆内护套层,5填充层,6保护管,7电缆屏蔽层,8电缆绝缘层,9穿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清楚地被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高机械强度的大截面型电缆,包括有电缆外护套层2、电缆铠装层3、电缆内护套层4、填充层5、保护管6、电缆屏蔽层7、电缆绝缘层8和电缆芯线1,所述的电缆芯线1分为四股,每一股的截面形状为扇形,四股电缆芯线1的外部包裹有电缆内护套层4,四股电缆芯线1截面拼合成整圆;所述的四股电缆芯线1被填充层5分隔开,并在四股电缆芯线拼合而成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穿引线9,穿引线9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用于加强电缆韧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缆芯线1每一股的截面在扇形的棱角处均设为圆角结构,同时包裹在其外部的电缆内护套层4在棱角处也为圆角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穿引线9的长度与电缆的长度相同,贯穿整个电缆,穿引线9的外部被填充层5所包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3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