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6815.3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霞;杨帅;刘青;陈焕军;张轶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百伦律师事务所11433 | 代理人: | 周红力,陈少丽 |
地址: | 30038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河道 水体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城市河流,已远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
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原因主要有有机污染、氮磷污染、底泥底质的再悬浮、水体热污染等。河道水体的污染制约城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城市污染水体的治理刻不容缓。国务院于2015年4月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于2015年8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整治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
河道水体的修复方法有人工增氧、底泥疏浚、生态调水、化学除藻、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等,其中,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经济、实用、系统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城市河流黑臭水体治理的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位于河岸上的人工湿地系统,位于河道中的生态浮床,以及人工增氧系统,其中人工增氧系统的一端渗入伸入河底对河道水体进行曝气,人工湿地系统的两端分别通过水泵和水管与河道水体相连。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所述人工增氧系统包括鼓风机,与鼓风机相连且沿河岸设置的曝气干管,以及与曝气干管相连的多个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的一端伸入河底。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所述人工增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河道中央的造流曝气机。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河堤上的生物填料墙。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所述人工湿地系统为上行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所述生态浮床由水生植物、纤维填料和承托层组成,所述承托层位于底部,所述纤维填料置于承托层内,所述水生植物设置于纤维填料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具有操作简便、能耗少、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本装置处理后的河道水体水质指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体标准以上,氮、磷大幅削减,实现藻类有效控制,使水面洁净,水体颜色正常,透明度提高,从根本上消除黑臭和富营养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中各标记的含义为:
1-人工湿地系统;2-生态浮床;3-造流曝气机;4-曝气干管;5-曝气支管;6-生物填料墙;7-鼓风机;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其能够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进行处理,消除黑臭和富营养化。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和2所示,该城市河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对河道水体进行初步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1、用于对河道水体进行进一步处理的生态浮床2以及用于为河道水体提供曝气的人工增氧系统。
其中,人工湿地系统1设置在河岸上,其底部铺设防渗膜,中间铺设填料(常用的填料为砾石),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系统采用上行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底部进水上部出水的方式进行配水和集水。人工湿地系统1的两端分别通过水泵8和水管与河道水体相连。河道水体经过水泵8进入人工湿地系统1,其中的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吸附、截留,实现水体的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体经水管回流至河流,进行进一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6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压力传感器标定教学实验台
- 下一篇:分式线性映射演示及图像绘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