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内血肿定位膜及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89375.7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2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吕然博;吕洋;孙继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然博;吕洋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董武洲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层 定位装置 颅内血肿 标记孔 定位膜 本实用新型 目标标记 血肿 规律设置 患者表皮 患者头皮 平方厘米 穿刺孔 贴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内血肿定位膜及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上规律设置有诸多标记孔,所述标记孔上设置有CT标记,所述标记孔在所述基础层上的密度大于0.7个每平方厘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颅内血肿定位膜及定位装置,将基础层贴合到血肿对应的患者表皮上,通过CT获取血肿与基础层的精确相对位置,进而通过该相对位置在基础层上选择合适的目标标记孔并在患者头皮上标出,如此获取的目标标记孔即为穿刺孔。不仅结构简单,操作也较为容易,而且可以精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颅内穿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颅内血肿定位膜及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颅内血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脑室镜下血肿清除以及穿刺引流术,其中,穿刺引流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而得到最为广泛的使用,在穿刺引流术中,穿刺过程中穿刺点位置的定位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有技术中穿刺引流术的穿刺定位主要有以下方式:
1、立体定向仪,如申请号为201610335720.2,公开日为2016.08.10,名称为“一种三维立体定位数控手术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就是这样的定位装置,其通过固定装置、穿刺针机构、激光投射仪和数控机实现对颅内血肿的智能精确定位。
2、定位架定位,如申请号为201420450233.7,公开日为2014.12.31,名称为“一种立体定向颅内穿刺定位头架”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就是这样的定位装置,其通过导轨、定位杆等结构实现对颅内血肿的定位。
3、金属标志物在CT定位下穿刺,其将一金属标志物与患者头部在CT 影像中进行相对位置对比以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立体定向仪价格昂贵,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定位架难以精确定位,出现较大的误差的概率过大;金属标志物在CT 扫描过程中,若扫描基线发生倾斜就不能准确定位血肿中心位置,而即使标记准确后,也需撕下金属标志物后,再用标记笔进行标记,不能实时进行标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定位膜及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颅内血肿定位膜,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上规律设置有诸多标记孔,所述标记孔上设置有CT标记,所述标记孔在所述基础层上的密度大于0.7个每平方厘米。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所述基础层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黏胶层,所述标记孔贯穿所述黏胶层。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所述基础层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标记块,所述标记块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所述标记孔,所述标记块为所述CT标记。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当所述标记块有两个以上时,各所述标记块的外形不完全相同。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还包括多个定位条,多个所述定位条沿着在所述基础层依次间隔平行布置。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各所述定位条被设置为具有辨认标记。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所述基础层的边缘拐角处设置有定位块。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所述标记孔在所述基础层上的密度为1个每平方厘米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所述基础层的外形尺寸为N×Mcm,所述标记孔占据的平面外形为(N-1)×(M-1)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颅内血肿定位装置,包括:
上述的颅内血肿定位膜;
CT机,其用于扫描贴合有所述基础层的患者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然博;吕洋,未经吕然博;吕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89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