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槽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0970.2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韩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双嘉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2 | 分类号: | B01L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槽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温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恒温槽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槽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适用于生物、化学、物理、植物、化工等科学上作精密恒温的直接加热或制冷。加热的恒温槽一般是利用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控制槽体内的加热器和循环泵使液质达到某一温度的恒温效果,有的还在槽体内加装搅拌器,从而使液质温度更均匀。但是实际上槽体内的循环泵及搅拌器对液质扰流较大,液流不均匀,从而使得热量分布也不均匀,加大实际温值和系统测量恒温值的误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恒温槽结构装置,它具有槽体内的液质扰动小,热量分布均匀,温值误差小的特点,还能使槽体内的液质进行外恒温循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槽结构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的的槽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所述槽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广口的引流口,引流口的广口端与槽体连通,两个引流口的细口端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上串接有加热器,加热器内安装有加热管;加热器出水方向的循环管道上还依次串接有循环泵、换向阀a和换向阀b;所述加热管和循环泵与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联接。
所述加热管为与加热器横截面形状相配的S型循环弯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引流口和循环管道,使加热器和循环泵设置在槽体外,从而使槽体内的液质扰动小,热量分布均匀,恒温值误差小;利用换向阀a和换向阀b可以使槽体内的液质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外恒温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恒温槽结构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上的的槽体2和设置在箱体1上的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3,所述槽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广口的引流口4,引流口4的广口端与槽体2连通,两个引流口4的细口端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5;循环管道5上串接有加热器6,加热器6内安装有加热管7;加热器6出水方向的循环管道5上还依次串接有循环泵8、换向阀a 9和换向阀b 10;所述加热管7和循环泵8与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3联接。
所述加热管(7)为与加热器6横截面形状相配的S型循环弯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3为触摸液晶显示屏结构,能用来控制槽体2内液质温度的变化,最终达到某一温值的恒温,微机智能控制操作系统3为现有技术产品,其详细的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流口4和循环管道5,使加热器和循环泵设置在槽体外,引流口4为广口型,使得液质从循环管道5的高压状态进入槽体2的瞬间转为低压状态,有利于液质及热量的的均匀且缓慢扩散,从而使槽体内的液质扰动小,热量分布均匀,恒温值误差小;利用换向阀a 9和换向阀b 10可以使槽体2内的液质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外恒温循环;外恒温循环时,可用保温软管连接换向阀a 9、外工作室和换向阀b 10,并调节换向阀a 9和换向阀b 10的出液方向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双嘉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双嘉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0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货车盲区进行灯光警示的安全警示装置
- 下一篇:汽车仪表立体刻度环的导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