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连接的屏蔽接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1459.4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2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陆珂伟;周亚东;王飞;李文浩;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4 | 分类号: | H01R4/64;H01R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缆 配电 连接 屏蔽 接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连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连接的屏蔽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化已成为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传统汽车相比,如何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显得愈加重要,如随着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的增多,其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抗电磁干扰性成为新的挑战,且抗电磁干扰结构设计会直接影响其电磁兼容性。
电动汽车通过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相连接,从而将储能动力电池的电能传输到各高压用电器件,为提高高压电气回路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一般会在高压电缆接头上装有磁屏蔽环,通过装配使高压电缆接头磁屏蔽环与高压配电盒的壳体相接触而完成屏蔽接地。
其中,与高压配电盒相接触的高压电缆接头磁屏蔽环结构的设计,是保证高压电缆屏蔽接地性能的关键,不仅要保证其电气性能(如接触电阻等要求),还要保证其机械性能(如防止接触瞬断和接触可靠性等)。目前,该结构设计的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在高压配电盒上做金属弹片结构,高压电缆接头通过时与其弹性接触而屏蔽接地,但该结构会因产品及装配等误差因素难以保证接触的电气性能,且在车辆受振动或冲击时易产生接触瞬断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连接的屏蔽接地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连接的屏蔽接地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后堵盖、一密封件、一磁屏蔽环体、一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和一金属端子,该后堵盖、该密封件、该磁屏蔽环体和该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依次套装于该高压电缆上,该密封件和该磁屏蔽环体与该高压电缆相固定,该金属端子压接于该高压电缆的端部,其中,该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为圆环端面朝向远离圆环轴心方向翻折并延伸出数根金属弹片,该些金属弹片在圆环端面处沿圆环轴心对称分布;
该高压电缆穿设该高压配电盒时,该后堵盖与该高压配电盒相卡接,该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与该高压配电盒的壳体内壁呈圆周性弹性接触。
较佳地,相邻金属弹片之间缝隙设置。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当装配时高压电缆上的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会自动与高压配电盒的壳体内壁弹性接触,通过该结构即有效的增加了接触面积以降低接触电阻,又保证了接触可靠性,解决了接触瞬断问题。
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且成本较低,有效的保证了高压电缆屏蔽接地的电气性能及机械性能,提升了高压电路的安全与可靠性。另还使高压配电盒内的零件数量及装配工艺得以优化,既减小了高压配电盒及其与高压线束的装配难度,同时又让高压配电盒体积变小,更加有利于在其在整车空间中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高压电缆接头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屏蔽接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与高压配电盒连接的屏蔽接地结构,其包括一后堵盖2、一密封件3、一磁屏蔽环体4、一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5和一金属端子6,该后堵盖2、该密封件3、该磁屏蔽环体4和该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5依次套装于该高压电缆1上,该密封件3和该磁屏蔽环体4与该高压电缆1相固定,该金属端子6压接于该高压电缆1的端部,其中,该倒喇叭爪型弹片结构5为圆环端面朝向远离圆环轴心方向翻折并延伸出数根金属弹片,该些金属弹片在圆环端面处沿圆环轴心对称分布,相邻金属弹片之间缝隙设置,即金属弹片之间留有弹性压缩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1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釜顶放料阀
- 下一篇:一种地沟排风用圆形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