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检测三合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7215.7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蒋占伟;冯永潘;朱磊;黄元强;钱俊磊;侯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德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2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检测 三合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行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检测三合一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软包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要求先测试电压和内阻,然后再将正极极耳裁切到工艺范围内,完成这个作业流程需2台设备,2人协作完成,占用场地,效率不高,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且利用电压内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时,可能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测量不准确的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检测三合一装置,其解决了电压内阻测试和裁切极耳的单体操作,可用于电压检测、电阻检测和裁切极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检测三合一装置,其包括底座、若干支柱、上盖、下压气缸、切刀压板、切刀、底部支架、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切刀槽、电压内阻测试仪、正极测试线、负极测试线和下压气缸脚踏开关;所述底座上设置若干支柱,支柱上端设置上盖,上盖下表面安装下压气缸,下压气缸上设置切刀压板,切刀压板上设置切刀,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底部支架,底部支架上设置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电压内阻测试仪的正极测试线连接至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的正极,电压内阻测试仪的负极测试线连接至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的负极,切刀正下方的底座上设置切刀槽,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位于切刀槽与下压气缸之间,所述下压气缸连接至下压气缸脚踏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池检测三合一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壳体表面靠近底座位置设置废料通道,废料通道连接通道弯头,通道弯头伸入封闭废料筒,封闭废料筒底部设置吸风机,吸风机上设置底部挡板,底部挡板设置若干网孔。
优选的,所述吸风机包括若干可调整叶片,电机带动叶片转动,调整叶片吗的角度,从而改变风向。
优选的,所述封闭废料筒为双层结构,所述吸风机设置在内层储料筒和外层筒装壳体之间的底部夹层里,所述底部挡板为内层储料筒的底板,底部挡板上设置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上安装报警器,所述内层储料筒连接出料软管,出料软管上设置开关,所述废料通道上设置阀门。
工作过程:本装置在作业前,先将电压内阻测试仪的测试导线和“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的连接点相连接,正负极状态为断路。当电池放入测试区域后,电压内阻测试仪的导线通过电池形成回路,完成电压和内阻测试。裁切极耳时,采用下压气缸的脚踏开关进行控制,脚踏开关开启后,下压气缸带动的切刀部分会垂直下压,当切刀与正极极耳接触时,通过切刀与切刀槽的配合将极耳裁切到工艺范围内。同时切刀压板继续下压,使电池正负极极耳完全紧贴在放置区上,这样可以使电压内阻的测试更精准,防止人员操作失误。松开脚踏开关时,下压气缸带动切刀压板垂直上升,回到原点。如此循环,完成锂电的电压内阻测试和裁切极耳的功能。并且设置废料通道,并且完全密封起来,这样裁切下来的废料只会在通道内移动,同时在出口处加装一个弯头,利用吸风机吸入废料,废料则顺弯头顺利进入废料桶,累积在底部挡板上,彻底解决了极耳废料被吹到地上的情况,当废料到达一定重量,报警器报警,关闭废料通道上的阀门,打开出料软管上设置的开关,调整吸风机的叶片角度,切换风向,将废料由内层储料筒排出,该设置可以自动排出废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之前的2人操作2台设备优化为1人操作单台设备,这样既节省了人员、设备、场地,又减少了一次流转动作,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得测试更精准,避免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测量失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柱,3、上盖,4、下压气缸,5、切刀压板,6、切刀,7、底部支架,8、电压内阻测试正负极放置区,9、切刀槽,10、电压内阻测试仪,11、正极测试线,12、负极测试线,13、下压气缸脚踏开关,14、壳体,15、废料通道,16、通道弯头,17、封闭废料筒,18、吸风机,19、底部挡板,20、内层储料筒,21、称重传感器,22、报警器,23、出料软管,24、开关,2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德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德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7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