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扣指示器及环网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99054.5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斌;邓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熙恩电气(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12 | 分类号: | H01H31/12;H01H31/1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吴志鸿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示器 环网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脱扣指示器以及设置有该脱扣指示器的环网柜。
背景技术
环网柜(Ring Main Unit)是一组输配电气设备(高压开关设备)装在金属或非金属绝缘柜体内或做成拼装间隔式环网供电单元的电气设备,其核心部分采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可提高供电参数和性能以及供电安全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负荷开关与熔断器构成一个变压器保护回路,当熔断器熔断时,熔断器的撞针通过拉动线缆来向负荷开关的分闸输入端传递分闸信息,使负荷开关进行分闸。
但是,由于负荷开关的分闸操作是主要是依靠接收线缆传递的动作信息来实现的,使得当线缆出现卡滞、松脱以及老化的情况时,符合负荷开关无法准确接收分闸信息,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且这种连接方式会大大降低负荷开关与熔断器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性高且安全性好的脱扣指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性高且安全性的环网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扣指示器,其中,包括安装板、转动板、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复位弹性件和传动扣,安装板设置有第一连接柱,转动板的转动中心处设置有通孔,第一连接柱位于通孔内,转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之间的连线在安装板上的投影呈三角形设置,第一拉杆的端部绕第二连接柱的轴线转动,且第一拉杆的端部与第二连接柱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拉杆的第一端绕第三连接柱的轴线转动,且第二拉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接柱可转动地连接,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板、安装板固定连接,传动扣与第二拉杆的第二端连接。
由上可见,第一拉杆用于与环网柜中的熔断器的撞针连接,第二拉杆用于与环网柜中的负荷开关的分闸输入端连接,当熔断器熔断时,熔断器的撞针撞击第一拉杆,此时,第一拉杆通过转动板带动第二拉杆移动,使得第二拉杆向负荷开关的分闸输入端传递分闸信号,进而使负荷开关分闸。复位弹性件用于对转动板进行复位。可见,脱扣指示器可以替代传统环网柜中连接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之间的线缆,使得环网柜的工作可靠性更好。并且通过对脱扣指示器的设置和结构设计,使得该脱扣指示器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性高且安全性好的优点。
进一步的方案是,转动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槽,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均位于限位槽内。
由上可见,使安装板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位于转动板的限位槽内,进而对转动板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移动越过极限位置,造成复位困难。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脱扣指示器还包括铜套,铜套套装在第二拉杆上,且铜套与传动扣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脱扣指示器还包括压片组,压片组套装在第一连接柱、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且压片组与转动板邻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复位弹性件为拉簧或扭簧。
由上可见,铜套用于提高传动扣与第二拉杆之间连接的紧固性,压片组用于将转动板固定在安装板上。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网柜,包括柜体、熔断器和负荷开关,熔断器和负荷开关均安装在柜体内,其中,环网柜还包括脱扣指示器,脱扣指示器包括安装板、转动板、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复位弹性件和传动扣,安装板安装在柜体内,安装板设置有第一连接柱,转动板的转动中心处设置有通孔,第一连接柱位于通孔内,转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之间的连线在安装板上的投影呈三角形设置,第一拉杆的第一端绕第二连接柱的轴线转动,且第一拉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柱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拉杆的第二端与熔断器的撞针连接,第二拉杆的第一端绕第三连接柱的轴线转动,且第二拉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接柱可转动地连接,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板、安装板固定连接,传动扣连接在第二拉杆的第二端和负荷开关的分闸输入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熙恩电气(珠海)有限公司,未经瑞熙恩电气(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99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