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0731.0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8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森;李海亮;曹维维;夏再德;张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2 | 分类号: | F16L3/22;F16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胡湘根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路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夹。
背景技术
管路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燃油管路、制动管路、冷却管路等等,管路通常都是通过过渡管卡及管卡支架固定到车身上或其他零部件上。由于各管路的规格也不尽相同,管卡通常按照管路管径进行选用,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卡,可以同时适用于多种不同管径的管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夹,其中,包括:主体、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所述主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管路的凹槽和用于连接车架的定位孔;所述第一挡臂成对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挡臂的自由端向所述凹槽的底部倾斜,所述第一挡臂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一倾角;所述第二挡臂成对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挡臂位于所述第一挡臂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挡臂的自由端向所述凹槽的底部倾斜,所述第二挡臂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二倾角,且所述第二倾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倾角的角度。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挡臂的自由端的距离小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挡臂的自由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臂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臂的自由端的端部与所述圆弧面所在的圆相切。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臂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圆弧面所在的圆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的最小距离。
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设有多个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夹,其中,包括:主体、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主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管路的凹槽和用于连接车架的定位孔。第一挡臂成对对称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且第一挡臂的自由端向凹槽的底部倾斜,第一挡臂与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一倾角。第二挡臂成对对称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第二挡臂位于第一挡臂和凹槽的底部之间;第二挡臂的自由端向凹槽的底部倾斜,第二挡臂与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二倾角,且第二倾角的角度小于第一倾角的角度。该管夹在固定管路时,管路从两个第一挡臂的自由端滑入凹槽,管路的外圆与第二挡臂相切,对于不同直径的管路在凹槽内对第二挡臂的压力不同。当第二挡臂被压成竖直状态时,为第二挡臂的极限位置,管路与凹槽的底部接触,两个第二挡臂限制管路的横向位移,两个第一挡臂限制管路的纵向位移,进而实现固定管路。该管夹通过第一挡臂、第二挡臂可对不同直径的管路进行固定,提高了该管夹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固定小径管路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固定大径管路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主体、11-凹槽、111-圆弧面、12-定位孔、13-减重孔、2-第一挡臂、3-第二挡臂、4-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夹,其中,包括:主体1、第一挡臂2和第二挡臂3,主体1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管路4的凹槽11和用于连接车架(图中未示出)的定位孔12。第一挡臂2成对对称设置在凹槽11的侧壁上,且第一挡臂2的自由端向凹槽11的底部倾斜,第一挡臂2与凹槽11的侧壁具有第一倾角。第二挡臂3成对对称设置在凹槽11的侧壁上,第二挡臂3位于第一挡臂2和凹槽11的底部之间;第二挡臂3的自由端向凹槽11的底部倾斜,第二挡臂3与凹槽11的侧壁具有第二倾角,且第二倾角的角度小于第一倾角的角度,例如:第一倾角可设置为45°,第二倾角可设置为30°。该管夹在固定管路4时,管路4从两个第一挡臂2的自由端滑入凹槽11,管路4的外圆与第二挡臂3相切,对于不同直径的管路4在凹槽11内对第二挡臂3的压力不同。当第二挡臂3被压成竖直状态时,为第二挡臂3的极限位置,管路4与凹槽11的底部接触,两个第二挡臂3限制管路4的横向位移,两个第一挡臂2限制管路4的纵向位移,进而实现固定管路4。该管夹通过第一挡臂2、第二挡臂3可对不同直径的管路4进行固定,提高了该管夹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0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