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1618.4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艺蓉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建筑 房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房屋是住人或存放东西的建筑物。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530384.8的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包括地基,以及建设在地基上面的建筑物,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有建筑基板,以及位于建筑基板下方的隔离层,隔离层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地基与建筑基板的弹簧;所述的建筑基板与建筑物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弹簧阻尼座和下弹簧阻尼座;地基与建筑基板之间设置有液压减震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操作使用方便,在传统的建筑房屋的基础上,在用于起到减震和支持作用的弹簧两端各设置了阻尼材质的顶座或底座,起到了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增设了液压减震支撑装置,不仅仅增加了减震效果,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建筑房屋实现有限高度的提升,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潮、防水功能。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房屋抗压硬度小,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坍塌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以解决房屋抗压硬度小,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坍塌造成危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其结构包括门、窗户、房屋框架、斜顶层、立柱斜架、上横梁、减震固架、中梁、支柱、墙体,所述房屋框架为长方体结构顶部设有斜顶层,房屋框架底部截面与侧面相互垂直为直角,所述房屋框架的高度为3m侧面设有墙体,所述墙体的高度与房屋框架相等,所述门为长方形高度为2.3m共有两个分别设在墙体左右两侧表面中央,所述窗户为正方形边长为1.6m,共有4个分别设在墙体左右两侧,所述窗户与门之间的距离为2m,所述斜顶层为长方形共有2个底部分别设在房屋框架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立柱斜架为长方体结构呈等距排列设在斜顶层底部,所述斜顶层与立柱斜架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所述上横梁为长方体结构与斜顶层长度相等,所述上横梁通过立柱斜架连接斜顶层,所述减震固架设在中梁表面中央,所述减震固架通过中梁连接墙体,所述中梁共有2个分别设在房屋框架前后两侧,所述中梁与支柱相互垂直为直角,所述支柱为长方体结构高度为2m与墙体相互平行,所述支柱通过中梁连接墙体。所述减震固架由上连接板、钻孔、铅芯棒、伸缩弹簧、上缓震板、加强筋、下连接板、下缓震板组成,所述上连接板为椭圆形直径为5cm焊接在钻孔左侧,所述铅芯棒为圆柱体结构左侧贯穿钻孔右侧,所述上连接板通过钻孔连接铅芯棒,所述铅芯棒长度为10cm与伸缩弹簧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伸缩弹簧表面为圆形且直径与上连接板相等为5cm,所述钻孔通过铅芯棒连接伸缩弹簧,所述上缓震板为长方体结构与下缓震板形状相同且长度相等为17cm,所述上缓震板通过伸缩弹簧连接下缓震板,所述加强筋与伸缩弹簧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形状相同,所述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直径相等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门为长方形焊接在墙体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窗户为正方形焊接在墙体表面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层焊接在立柱斜架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与中梁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长方体结构焊接在中梁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铅芯棒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减震固架,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固定在中梁的中央处,当发生地震时由铅芯棒通过伸缩弹簧往左右两侧弹开,铅芯棒则会从钻孔延伸至上连接板稳固中梁的方向,通过加强筋进行加固,结合上缓震板与下缓震板,从而减轻中梁的坍塌力度,避免房屋整栋坍塌,使受伤人员可躲在角落处等待救护人员营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固架示意图。
图中:括门-1、窗户-2、房屋框架-3、斜顶层-4、立柱斜架-5、上横梁-6、减震固架-7、上连接板-701、钻孔-702、铅芯棒-703、伸缩弹簧-704、上缓震板-705、加强筋-706、下连接板-707、下缓震板-708、中梁-8、支柱-9、墙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艺蓉,未经王艺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1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固定单根五极滑触线装置
- 下一篇:同轴线编织与铜条无压力焊接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