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淀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2985.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6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牣;陈蔚林;徐守明;罗鸿文;梅丽芸;张振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淀容器。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越来越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但是因为其尺寸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左右,收集和分离这些纳米颗粒变得尤为困难。目前常用的将纳米颗粒从溶液中的方法主要有离心分离和自然沉降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离心法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分离,且损失很小。但是也有效率低下,一般一次只能处理几十毫升溶液,而且对于几十纳米左右的颗粒可能无法分离的缺点。而自然沉降法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无需特殊仪器,而且可以大量分离的优点。特别是有些纳米材料的合成需要长时间静置形核生长,更加适合自然沉降的方法。同时配合磁铁等可以做到快速分离。但是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寸非常小,微小的震动都会使得颗粒重新进入溶液中,因此目前的实验室常用容器如烧杯和烧瓶等,在分离液固两相时依然有很大不便及损失。因此需要一种方便纳米颗粒自然沉降的实验室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容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沉淀容器分离纳米材料速度慢、损失大、效果差以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淀容器,用于快速沉淀纳米材料,所述容器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的侧壁设有把手和阀门,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磁场分离装置;所述杯盖为倒置的穹形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阀门位于离杯体底部1/10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阀门为活塞式截止阀。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上端设有标签卡套,所述标签卡套由透明材质制成。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场分离装置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磁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杯盖的底部设有一防滑垫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垫圈的半径小于所述杯体上端开口的半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杯盖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提手。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的容积范围为50ml-5L。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为透明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沉淀容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杯体上设置阀门,方便在沉淀完成后直接将溶液放出,效率高;
2、设置磁场分离装置,可将磁性的纳米材料快速沉淀;
3、杯盖在加入液体时拿开,静置沉降时放置在容器主体上用于与外界隔离,防止异物进入,保证卫生安全,杯盖底部设置的防滑垫圈可以防止杯盖的滑落,安全可靠;
4、杯体安装的把手以及杯盖设置的提手都是为了方便提拿和移动;
5、透明的标签卡套方便给试验或溶液贴标签,透明防水,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沉淀容器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容器的杯盖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杯体
2杯盖
3把手
4阀门
5磁场分离装置
6标签卡套
7防滑垫圈
8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淀容器,用于快速沉淀纳米材料,所述容器包括杯体1和杯盖2,所述杯体1的侧壁设有把手3和阀门4,所述杯体1的底部设置有磁场分离装置5;所述杯盖2为倒置的穹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化工研究院,未经安徽省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2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