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不易脱管及不易堵管的空肠造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4226.3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7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地址: | 1100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管 尾管 固定结构 侧孔 鱼线 本实用新型 空肠造瘘管 肠腔 堵管 反流 腹壁 脱管 肠管 均匀排布 食物残渣 硅胶头 中空的 盘绕 侧壁 肠液 光滑 紧贴 腐蚀 皮肤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不易脱管及不易堵管的空肠造瘘管,包括中空的头管与尾管,所述头管与尾管相连通,所述头管直径小于尾管直径;所述头管为置于肠腔内的管,所述尾管为置于腹壁外的管,在头管与尾管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伞状固定结构,所述弹性伞状固定结构边缘穿有一条光滑的医用鱼线,所述医用鱼线盘绕于尾管上,所述医用鱼线的两端头在腹壁外的尾管上系有线结;所述头管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多个侧孔。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弹性伞状固定结构,在肠腔内打开后可紧贴肠管侧壁,不会堵,而且固定牢,前端有约20cm长的硅胶头管,头管外还设置有6个侧孔,通过侧孔可以帮助固定后食物残渣不容易堵,而且反流少,不容易出现目前常见的肠液反流腐蚀皮肤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新型不易脱管及不易堵管的空肠造瘘管。
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常用的空肠造瘘管大都是使用蘑菇头型管,在术中医生自己修剪好或由胃管自己术中现场制作,少部分进口管路较细,不适合国内患者自制匀浆液的较多成渣营养。那么这种临床常用的空肠造瘘管存在以下几点缺点:(1)固定差,容易脱管;(2)侧孔少,患者使用时间长就会出现堵管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临床常用的空肠造瘘管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不易脱管及不易堵管的空肠造瘘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不易脱管及不易堵管的空肠造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头管与尾管,所述的头管与尾管相连通,所述的头管直径小于尾管直径;所述头管为置于肠腔内的管,所述尾管为置于腹壁外的管,在所述头管与尾管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伞状固定结构,所述弹性伞状固定结构边缘穿有一条光滑的医用鱼线,所述医用鱼线盘绕于尾管上,所述医用鱼线的两端头在腹壁外的尾管上系有线结;所述头管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多个侧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弹性伞状固定结构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头管与尾管均为硅胶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头管长度为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侧孔的个数为6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不易脱管及不易堵管的空肠造瘘管,所设置的弹性伞状固定结构,在肠腔内打开后可紧贴肠管侧壁,不会堵,而且固定牢,前端有约20cm长的硅胶头管,头管外还设置有6个侧孔,通过侧孔可以帮助固定后食物残渣不容易堵,而且反流少,不容易出现目前常见的肠液反流腐蚀皮肤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肠造瘘管在置入肠腔前弹性伞状固定结构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肠造瘘管在置入肠腔内后剪断线结并抽出医用鱼线、弹性伞状固定结构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肠造瘘管的弹性伞状固定结构张开状态下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尾管、2为线结、3为医用鱼线、4为弹性伞状固定结构、5为头管、6为侧孔、7为肠腔、8为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未经辽宁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4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空气检测功能的冠脉造影管
- 下一篇:一种输尿管导入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