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吊扇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4434.3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0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解浩周;李亦然;崔家瑞;刘旭东;宋宝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低压 电力线 载波 吊扇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吊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吊扇调速存在诸多问题,楼宇中需要一套技术先进、运行可靠、功能完善的智能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对辖区内所有的吊扇实现实时的智能监控与管理,现有的吊扇控制系统大多为人工控制吊扇的开关,但由于存在温度变化或者人流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的控制系统往往存在太多的弊端,例如,在温度较低或者人流量过少时开启吊扇就会浪费能源,并且需要人为控制,浪费人力。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利用WiFi和高频信号控制吊扇,这两种通信方式主要缺点在于:(1)通信距离短,不能实现大范围的通信;(2)每一种通信方式都需要相应的硬件配备,如WiFi通信,需要网络接入和相应的无线设备,一般的大功率的无线设备不仅成本高,而且传输距离短,虽然移动或者电信的无线设备通信距离比较长,但显然设备的成本会相当的高。家庭使用的无线路由传输距离一般为10米左右,并且穿透能力很弱。
专利CN200972701Y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电波的吊扇调速装置,通过高频信号实现对电扇的控制,但是无线电波方式有其缺点:商业用途的无线电波价格较高,一般的传送数据量大,造成功率较大,成本高,并且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短,随着距离的加大,无线电波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吊扇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线电波信号传输距离短、容易受到干扰、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吊扇控制装置,包括:利用低压电力线进行载波通信的载波通信模块、微处理器、继电器、调速电容、电压检测模块、吊扇调速面板及为所述载波通信模块、微处理器、继电器、调速电容、电压检测模块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其中,
所述载波通信模块、继电器、电压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与所述吊扇调速面板相连;所述继电器与所述调速电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载波通信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单元;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两路直流电,其中,所述两路直流电的电压分别为12V和5V,所述5V直流电用于为所述继电器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电压转换单元;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转换得到的12V直流电转换为5V直流电,为所述载波通信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三电压转换单元;
所述第三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转换得到的5V直流电转换为3.3V直流电,为所述微处理器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隔离保护模块;
所述载波通信模块通过所述隔离保护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隔离保护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保护模块为数字隔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吊扇调速面板控制吊扇或微处理器通过载波通信模块以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方式控制吊扇、获取吊扇状态,本实用新型的传输方式为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这种通信方式有着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不易受到干扰,稳定性好,且电力线分布范围广、密度大,不需要重新布线,投资成本低,并且电力线的通信距离一般无中继的情况下为1km,电力线负载小的时候,可达几公里,比普通的WiFi或者传输距离远,并且由于电力线的自身特点,便于对测量仪的维护,能够减少很多人力和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吊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压转换单元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检测模块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吊扇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保护模块电路原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载波通信模块;
12: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4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