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作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柱式结构制作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7259.3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龙梅;杨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强度 复合材料 结构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制作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作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柱式结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柱式结构制作模具有:①“竹节”式:在自然界中竹子是单位重量负荷最高的植物之一,因此仿生学观点认为竹子的结构特征是较稳定的;②“填心”式:为了解决受力失衡弯曲问题,在空心管中加入东西,通过制作出四个四分之一空心圆柱,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受力失衡问题;③“受力均衡”式:当受力不均衡柱体左右两边应变不一样时,如果左边应变大于右边,那么柱体就向左边移动,使得右边的应变快速增大,反之亦然;从而使两边的受力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
传统“竹节”式制作模具要把竹节和管子连成一个整体,那么需要一次成型,又要保证足够的压强,所以在制摸上很困难;而两次成型拼接的话整体性就会差一些;“填心”式制作模具如果一次成型且要保证足够的压强和柱子尽可能的“直”的话,制模及其工艺很复杂,如果分成四部分拼接的话,整体性就差了,拼接处很容易劈裂;“受力均衡”式制作模具容易受到实际情况中的环境因素影响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柱式结构制作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竹节”式制作模具要把竹节和管子连成一个整体,那么需要一次成型,又要保证足够的压强,所以在制摸上很困难;而两次成型拼接的话整体性就会差一些;“填心”式制作模具如果一次成型且要保证足够的压强和柱子尽可能的“直”的话,制模及其工艺很复杂,如果分成四部分拼接的话,整体性就差了,拼接处很容易劈裂;“受力均衡”式制作模具容易受到实际情况中的环境因素影响而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作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柱式结构制作模具,包括制作模壳、模具分离孔和模具压合面,所述制作模壳的左侧表面设置有左模口,所述左模口的右侧靠近制作模壳的中间位置处表面设置有左弯弧模套,所述左弯弧模套的右侧中间位置处靠近制作模壳的表面设置有内模套,所述模具分离孔安装在内模套的外侧靠近制作模壳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所述内模套的右侧靠近制作模壳的表面设置有右弯弧模套,所述右弯弧模套的右侧靠近制作模壳的表面设置有右模口,所述模具压合面安装在内模套的外侧靠近制作模壳的上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模具分离孔共设置有十六个,且十六个模具分离孔均安装在制作模壳的内部靠近内模套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左弯弧模套和右弯弧模套分别设置在内模套的两端,且通过弯弧形状的模套将材料制作成弯弧状。
优选的,所述模具压合面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层,上下两块模具合模时相互配合保证模具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内模套为内凹的半圆形,表面设置有致密的氧化膜,上下两块模具合模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圆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在模具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光滑的内模套,作业时上下模具之间贴合紧密,使得模具加工出来的柱体“直”而且“均匀”,模具两侧设置有弧形模口,易于将柱体两端加固成型,增加柱体的结构强度,另外在上下模具上设置有模具分离孔,使模具的分合作业快速、准确,保证柱体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且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左弯弧模套、2-左模口、3-制作模壳、4-模具分离孔、5-右模口、6-右弯弧模套、7-内模套、8-模具压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民族大学,未经西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7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群控式数控设备的通信装置
- 下一篇:双轴自动进给重型机床的PLC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