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肺复苏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7539.4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7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孙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孙明明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843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苏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心肺复苏模型,涉及医疗教学仪器领域。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包括:躯干基体;设置于躯干基体上的肋骨基盖,肋骨基盖与躯干基体共同限定有密闭的心肺容纳空间,肋骨基盖设置有可视部;心脏弹性模型,心脏弹性模型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中;可视部被构造为能从外部观看心脏弹性模型。其用于教学以及推广普及,通过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通过可视部明确观察到胸骨平面下限深度、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及胸骨平面下限的深度,从而更直观的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教学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模型。
背景技术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目前,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动物试验以及物理模型试验,但是,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向公众普及推广的时候,如果采用临床试验或者动物试验,不仅成本巨大且有违伦理道德,如果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则效果不好,不能直接表现出心肺复苏术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公众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能加深学生、公众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其用于教学以及推广普及,通过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其包括肺脏气囊以及上述心肺复苏模型,能够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最接近人体的感受以及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以及人工呼吸的认识以及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包括:躯干基体;设置于躯干基体上的肋骨基盖,肋骨基盖与躯干基体共同限定有密闭的心肺容纳空间,肋骨基盖设置有可视部;心脏弹性模型,心脏弹性模型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中;可视部被构造为能从外部观看心脏弹性模型。
发明人发现:目前,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动物试验以及物理模型试验,但是,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向公众普及推广的时候,如果采用临床试验或者动物试验,不仅成本巨大且有违伦理道德,如果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则效果不好,其问题在于在学生学习以及公众在受到心肺复苏教育的时候,只是枯燥地观看、聆听传授人员的动作以及话语,没有真正了解其本质且一味地观看或者不断地重复按压动作,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孙明明,未经李云;孙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7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音乐教学用具
- 下一篇: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