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压缩纤维复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1886.4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1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钟胜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椰国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00 | 分类号: | A23L5/00;A23P30/00;A23P30/40;B01F13/02;B01D29/01;B01D3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8 | 代理人: | 许希富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 压缩 纤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食用压缩纤维复水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纤维由于受到产地和加工地的距离限制,采用压缩运输方式以节约运输成本,产品进行再加工过程中需要产品吸水膨胀到压缩前的含水饱和状态。
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食用压缩纤维果多采用直接浸泡和人工搅拌的方式进行复水。由于缺乏水流扰动,部分压缩纤维果任然粘结在一起,造成水的渗透性差,使产品复水耗时长,复水均匀度差,且消耗人力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复水耗时短、均匀度好的食用压缩纤维复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用压缩纤维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水罐、气源动力装置、扰流装置和过滤网,所述复水罐上方罐盖一侧分别开有进料口和进水口,中间开有进气口,所述复水罐的底端开有排料口和排水口,所述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装置和第二扰流装置,所述第一扰流装置由第一扰流盘和第一输气管构成,所述第二扰流装置由第二扰流盘和第二输气管构成,在所述第一扰流盘和第二扰流盘上均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第一扰流盘和第二扰流盘均设在复水罐底部,所述气源动力装置通过空气传输管路经进气口分别与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连接,所述过滤网呈“V型”结构设在复水罐的底端,所述复水罐的底端两侧与过滤网之间形成水流腔,所述排水口与水流腔连通,所述排料口与过滤网的底端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源动力装置由2台涡旋增氧机串联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复水罐罐体的上方两侧均开有1个排污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膜片电磁阀,所述膜片电磁阀设在空气传输管路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扰流盘和第二扰流盘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扰流盘设在第一扰流盘的下方,所述第二扰流盘的直径大小与第一扰流盘的半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扰流盘和第二扰流盘上的每个出气孔之间的间距为20mm~15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水罐的罐盖下方设有一气密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易于清洗和设备检修,扰流装置可持续性的对复水罐内的水产生强劲、均匀的扰流力,压缩纤维果在吸水膨胀时复水耗时短且均匀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压缩纤维复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水罐、1-1-罐盖、2-气源动力装置、2-1-涡旋增氧机、3-扰流装置、4-过滤网、5-进料口、6-进水口、7-进气口、8-排料口、9-排水口、10-第一扰流装置、10-1-第一扰流盘、10-2-第一输气管、11-第二扰流装置、11-1-第二扰流盘、11-2-第二输气管、12-空气传输管路、13-水流腔、14-排污口、15-膜片电磁阀、16-气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压缩纤维复水装置,包括复水罐1、气源动力装置2、扰流装置3和过滤网4,复水罐1上方罐盖1-1一侧分别开有进料口5和进水口6,中间开有进气口7,复水罐1的底端开有排料口8和排水口9,扰流装置3包括第一扰流装置10和第二扰流装置11,所述第一扰流装置10由第一扰流盘10-1和第一输气管10-2构成,第二扰流装置11由第二扰流盘11-1和第二输气管11-2构成,在第一扰流盘10-1和第二扰流盘11-1上均设有若干出气孔,第一扰流盘10-1和第二扰流盘11-1均设在复水罐1底部,气源动力装置2通过空气传输管路12经进气口7分别与第一输气管10-2和第二输气管11-2连接,过滤网4呈“V型”结构设在复水罐1的底端,复水罐1的底端两侧与过滤网4之间形成水流腔13,排水口9与水流腔13连通,排料口8与过滤网4的底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气源动力装置2由2台涡旋增氧机2-1串联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复水罐1罐体的上方两侧均开有1个排污口1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膜片电磁阀15,膜片电磁阀15设在空气传输管路1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扰流盘10-1和第二扰流盘11-1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二扰流盘11-1设在第一扰流盘10-1的下方,第二扰流盘11-1的直径大小与第一扰流盘10-1的半径大小相同,第一扰流盘10-1和第二扰流盘11-1上的每个出气孔之间的间距为20mm~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椰国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椰国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18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生产用加热设备
- 下一篇:一种米粉加工用的蒸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