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剪切梁式传感器的拼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1972.5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8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军;姚飞;杨洪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30 | 分类号: | G01D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切 传感器 拼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和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剪切梁式传感器的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公路车辆动态称重器上多采用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一类是梁跨距较小的双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要实现大跨距测量一般通过在底座上间隔设置多个双剪切梁称重传感器支撑一个大的称重台面来实现,导致材料浪费同时安装施工量大。另一类是大跨距的多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但具有一定的非称重区域,同时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车道宽度不同,不能灵活设置已达到完全称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切梁式传感器的拼接结构,能够有效节约成本、降低安装施工要求,同时提高结构的灵活性,以适用具体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剪切梁式传感器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拼接组件和至少两个螺栓,其中所述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由至少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组成,且在其顶部承载梁上设置有水平卡槽,并在水平卡槽内至少设有一处螺纹孔;所述拼接组件是两端设有水平卡条的梁式组件,且在水平卡条内设有与上述螺纹孔相匹配对应的螺纹通孔;所述至少两个螺栓通过贯穿拼接组件将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进行拼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剪切梁式传感器主体承载梁上的水平卡槽和所述拼接组件上的水平卡条嵌合适配,用于组装拼接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减小水平方向晃动。
优选地,在水平卡槽和水平卡条的相对面上形成燕尾槽,在两者接触面上附有软胶以降低磨损、减小震动。
优选地,所述拼接组件的厚度在[5-50]mm范围内,以减小结构变形。
优选地,所述拼接组件的上表面与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的承载面相平,共同构成所述拼接结构的承载面。
有益效果,能够有效节约成本,降低结构难度及复杂度,减小安装施工量,同时提高结构的灵活性,以适用道路具体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该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1)、一个拼接组件(2)和两个螺栓(3),其中所述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1)的顶部承载梁上设置有一处螺纹孔;所述拼接组件(2)是梁式组件,且在其两端设有与上述螺纹孔相匹配对应的螺纹通孔;所述两个螺栓(3)分别贯穿通过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1)上的螺纹孔和拼接组件(2)两端的螺纹通孔,将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1)通过拼接组件(2)进行拼接固定。
这里两个螺栓(3)的贯穿位置设置在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1)顶部承载梁的支撑区附近,且拼接组件(2)的厚度采用20mm厚,与剪切梁式传感器的顶部承载梁的厚度一致。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拼接组件(2)的厚度应该随着两个拼接传感器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结构刚度,延长使用寿命。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分别在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拼接主体(1)的顶部承载梁上设置水平卡槽(4),在拼接组件(2)的两端设置有水平卡条(5),且两者嵌合适配,并在两者相对接触面上形成燕尾槽,用于水平方向固定两拼接主体位置。同时,在水平卡槽(4)和水平卡条(5)内均设置相互匹配的螺纹孔,便于螺栓(3)连接,进一步固定拼接主体(1)和拼接组件(2)的相对位置,成功拼接两个剪切梁式传感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水平卡槽(4)和水平卡条(5)的相对面上可以附有软胶,以以降低磨损、减小震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和说明,有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1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