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1140.1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7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保;肖顺;韦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21/00 | 分类号: | H01Q21/00;H01Q19/10;H01Q5/10;H01Q5/307;H01Q5/50;H01Q1/36;H01Q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板 多波束 多频 本实用新型 偶极子阵元 沿圆周方向 竖向轴线 波束 天线技术领域 便于安装 单元产生 定向波束 固定设置 能量需求 无线通信 依次排列 占据空间 方向图 分集 首尾 平行 天线 应用 | ||
1.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反射板(1)和若干个MIMO单元(2),若干个反射板(1)围绕竖向轴线沿圆周方向首尾依次相互连接,若干个反射板(1)均向远离竖向轴线的方向倾斜,每个所述反射板外侧均平行地固定设置一个所述MIMO单元,所述MIMO单元包括若干个偶极子阵元(9),若干个所述偶极子阵元(9)围绕所述MIMO单元的轴心沿圆周方向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反射板(1)和四个MIMO单元,所述反射板(1)上部为长方形板,所述反射板(1)下部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板,所述长方形板下边缘长度等于所述等腰梯形板的上边缘长度,所述反射板(1)一体成型,四个所述反射板(1)上的四个等腰梯形板的两个斜边依次相互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MIMO单元(2)包括四个偶极子阵元(9),所述偶极子阵元(9)包括上贴片(7)、下贴片(8)、基板(10)和馈电端口(14),所述上贴片(7)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表面,所述下贴片(8)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下表面,所述馈电端口(14)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10)后侧壁上,所述馈电端口(14)上端连接所述上贴片(7),所述馈电端口(14)下端连接所述下贴片(8),所述上贴片(7)、所述下贴片(8)和所述馈电端口(14)均为导电体;所述基板(10)外形为长方形,所述基板(10)下部两端均倒角45°,四个所述基板(10)上的两个倒角沿圆周方向依次相互固定连接形成“十”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枝节一(15)、枝节二(12)和枝节三(13),所述上贴片(7)外形为“7”型,所述下贴片外形为倒置的U型,所述上贴片(7)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上端,所述下贴片包括第二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三竖板,所述第二竖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左端,所述第二横板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板,所述第三竖板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竖板长度,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平行于所述基板(10)上表面前侧边缘,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平行于所述基板(10)上表面左侧壁,所述枝节一(15)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左边缘,所述枝节二(12)、所述枝节三(1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板左边缘,所述枝节二(12)位于所述枝节三(13)前侧,所述枝节二(12)与所述第二横板之间开设凹槽(11),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枝节一(15)一体成型,所述枝节二(12)、所述枝节三(13)、第二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三竖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反射板(1)与竖向轴线的夹角为10~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贴片(7)、所述下贴片(8)和所述馈电端口(14)材质均为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1)与相对应的所述MIMO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0-14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为FR4介质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频多波束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1)材质为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11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
- 下一篇:天线组件和无线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