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2080.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曹纯儒;董朝闻;杨珍;陈振;左亚运;陈高运;田海洲;耿平;陈军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42110 | 代理人: | 杜国强 |
地址: | 4425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室 悬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室后悬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商用车使用领域的扩展,适配800-860mm车架的驾驶室,在自卸、运输或其它用途车型上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同类的整车驾驶室均采用双扭力杆翻转结构悬置,在悬置锁止状态下,利用扭力杆的扭变力和后锁机构,才能维系驾驶室的平衡。在扭力杆的扭力作用下,驾驶室左右纵梁及悬置的橡胶减振器存在Y向扰度不均衡扭矩,长时间作用会导致扭力杆刚度降低,减振器内部橡胶变形,导致对于车架传递的10-5000HZ的振动频率难以衰减,致使驾驶室乘坐舒适差,悬置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解决了乘坐舒适差、悬置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包括后左悬置器、后右悬置器及稳定梁,后左悬置器和后右悬置器通过稳定梁连接为一体,后左悬置器和后右悬置器的结构相同,详细说明后右悬置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右悬置器包括减振托架、连接臂、底座及液压减振器,托架的上端能与驾驶室连接,连接臂通过支撑轴、两个橡胶减振套与托架的下端铰接,底座的上端通过左橡胶减振器与连接臂的左端铰接,液压减振器的上端通过右橡胶减振器与连接臂的右端铰接,液压减振器的下端通过下橡胶减振器与底座中部铰接,底座的下端能与车架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减振托架的结构为:包括骨架,骨架上硫化有橡胶层。优点:骨架保证了连接强度,橡胶层起减振作用、且能实现骨架与驾驶室贴合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减震设计:1.一级减震系统,采用载荷范围广、固有频率低、阻尼大、隔振效果好、适应环境温度范围广的液压减振器,利用减震器的储液油,有效衰减底盘传递的振动;2.二级减震系统由左橡胶减振器、右橡胶减振器及下橡胶减振器构成,消除钢性连接产生的磨损异响和旋转位移;3.三级减震系统由减振托架和两个橡胶减振套构成,减振托架与驾驶室的左右纵梁后托架贴合固定,通过压合的两个橡胶减振套,衰减行驶过程中本体由于惯性产生的位移;4.综上,此款悬置的设计和应用对驾驶的舒适性提升较大,置容不易损坏,在实际应用中验证能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C-C向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D-D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包括后左悬置器1、后右悬置器2及稳定梁3,后左悬置器1和后右悬置器2的结构相同,详细说明后右悬置器2的结构;后右悬置器包括减振托架201、连接臂202、底座203及液压减振器204,减振托架的上端能与驾驶室连接,连接臂通过支撑轴205、两个橡胶减振套206与托架的下端铰接,即两个橡胶减振套固定在支撑轴的两端上,底座的上端通过左橡胶减振器207与连接臂的左端铰接,液压减振器的上端通过右橡胶减振器208与连接臂的右端铰接,液压减振器的下端通过下橡胶减振器209与底座中部铰接,底座的下端能与车架连接;所述后左悬置器和后右悬置器通过稳定梁连接为一体,即稳定梁的左端通过轴向限位套固定在后左悬置器中的底座上,稳定梁的右端通过轴向限位套固定在后右悬置器中的底座上。
所述液压减振器、橡胶减振套、左橡胶减振器、右橡胶减振器、下橡胶减振器及轴向限位套均为现有技术。液压减振器由H型储液减震器、螺旋弹簧组成;左橡胶减振器、右橡胶减振器及下橡胶减振器均为硫化橡胶减振器,主要由连接销轴和硫化橡胶层构成。
为了锁住液压减振器的回路,在连接臂内设有液压锁。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后悬置总成也能替代驾驶室的前悬置总成;不同车架宽度适配结构的设计,能满足800-860mm车架适配,通过调整稳定梁的长度尺寸,既能满足在不同车架宽度上的匹配应用;本实用新型实现通用性;
2.采用塑形简单、各向刚度可调、具备空间弹簧特性、吸冲击能量较好的橡胶减振器,使产品的开发周期进一步缩短,制造工艺简单;
3.在整车车架总成上离振源较近的后悬,设计了三级减振结构,有效的衰减了振动的传递,使驾乘区舒适性得到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2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塞拉车门参数测量塞尺
- 下一篇:一种在线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