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内健康环境智能管理平台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3111.9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姜友爱;荆艳强;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3/00;B60Q9/00;B60R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健康 环境 智能 管理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内健康环境智能管理平台及汽车,属于智能监测、控制、处理,空气质量环境处理,健康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机动车车内空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司乘人员或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知道空气质量状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现有机动车辆对于车内环境仅限于简单净化处理,温度、湿度、环境污染物浓度相互独立控制,未形成系统性的有效管理,造成整车中某项性能舒适了,但由于其他参数超标造成整车环境还是不舒适的现象。其次,由于各种调节功能独立控制,相互间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再次,由于缺乏信息播报、屏显、远程管理和监控等功能,不便于实时了解和控制车内环境,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车内健康、舒适环境的综合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内健康环境智能管理平台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车辆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车内健康、舒适环境的综合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内健康环境智能管理平台,包括用于连接车内气体质量检测传感器、车内温湿度检测传感器或者连接CAN总线以获取车内环境参数数据,以及连接车外气体质量检测传感器、车外温湿度检测传感器的健康环境管理器,所述健康环境管理器还控制连接污染物净化装置、换气装置、制热装置、制冷装置、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警示装置,通信连接远程管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污染物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装置和二氧化碳浓度淡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换气装置为车用通风系统或空调新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装置为电加热器、余热采暖装置或冷暖空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内气体质量检测传感器、车内温湿度检测传感器、车内PM2.5传感器、车内PM10传感器、车内CO2传感器、车外气体质量检测传感器、车外温湿度检测传感器、车外PM2.5传感器、车外PM10传感器、车外CO2传感器以及车内环境管理系统;所述车内环境管理系统包括健康环境管理器,所述健康环境管理器采样连接所述车内气体质量检测传感器、车内温湿度检测传感器、车内PM2.5传感器、车内PM10传感器、车内CO2传感器、车外气体质量检测传感器、车外温湿度检测传感器、车外PM2.5传感器、车外PM10传感器、和车外CO2传感器,所述健康环境管理器还控制连接污染物净化装置、换气装置、制热装置、制冷装置、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警示装置,通信连接远程管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污染物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装置和二氧化碳浓度淡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换气装置为车用通风系统或空调新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装置为电加热器、余热采暖装置或冷暖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健康环境管理器对获取的车内环境参数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车内环境健康指数,同时,获取车外环境参数,同步进行计算分析,若车内污染物浓度超标,且车外环境条件符合开启条件,则控制开启污染物净化装置,对车内污染物进行净化或淡化CO2;若车内空气不舒适,则选择控制开启换气装置、制热装置和制冷装置,主动提供舒适性空气;并通过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警示装置对车内空气参数进行播报、显示和警示,以使车内人员及时了解车内空气状况;通过将车内环境参数传输给远程管理模块,便于远程查询和控制管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车内环境质量的系统化管理,可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车内健康、舒适环境的综合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内环境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内环境管理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内环境管理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内环境管理系统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3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