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炒酸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3368.4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4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问采;贾文月;洪培瑶;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2 | 分类号: | A23C9/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郭东亮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炒锅 酸奶 本实用新型 间歇旋转 锅铲 驱动轴 固联 下端 间歇运动机构 上下往复运动 往复运动机构 生产效率 炒制 升降 驱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炒酸奶机构,包括一炒锅,所述炒锅的上方竖设有一经往复运动机构驱动升降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固联有一锅铲;所述炒锅的下端固联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经一间歇运动机构驱使带动炒锅间歇旋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炒锅的间歇旋转与锅铲的上下往复运动相配合,可实现自动炒制酸奶,明显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炒酸奶机构。
背景技术:
炒酸奶是一种在夏季广受欢迎的特色甜品,传统的炒酸奶制作方法通常是人工手持专用铲子进行翻炒,该方式需要人工长时间的制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炒酸奶机构,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同时明显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炒酸奶机构,包括一炒锅,所述炒锅的上方竖设有一经往复运动机构驱动升降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固联有一锅铲;所述炒锅的下端固联有一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经一间歇运动机构驱使带动炒锅间歇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联有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有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杆呈T型状,第一连杆的上端水平设有一以利滑块滑行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间歇运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锥齿轮组以及不完全齿轮机构,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转轴固联,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穿设有一支撑轴;所述不完全齿轮机构包括一具有无齿段和有齿段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支撑轴固联,所述驱动轴上固联有一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有齿段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中有齿段与无齿段的比例为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联有一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联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经一同步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炒锅为圆柱体状,所述锅铲呈S型状的铲头以及铲柄,所述铲柄与第一连杆经一固定卡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炒锅的间歇旋转与锅铲的上下往复运动相配合,可实现自动炒制酸奶,明显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炒锅;2-第一连杆;201-滑槽;3-锅铲;301-铲柄;302-铲头;4-驱动轴;5-第一转轴;6-第二连杆;7-滑块;8-第二转轴;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支撑轴;12-主动齿轮;121-有齿段;122-无齿段;13-从动齿轮;14-第一带轮;15-第二带轮;16-同步带;17-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炒酸奶机构,包括一炒锅1,所述炒锅1的上方竖设有一经往复运动机构驱动升降的第一连杆2,所述第一连杆2的下端固联有一锅铲3;所述炒锅的下端固联有一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经一间歇运动机构驱使带动炒锅1间歇旋转;利用炒锅1的间歇旋转与锅铲3的上下往复运动相配合,可实现自动炒制酸奶,明显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33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奶酪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制备豆浆和豆花的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