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防盗锁的防盗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8120.7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金昌华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49/00;E06B5/1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侯巍巍 |
地址: | 065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重 防盗锁 防盗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防盗锁的防盗门。
背景技术
防盗门是配有防盗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下非正常开启,具有一定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相应防盗安全级别的门。目前,防盗门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指纹、密码、IC卡锁等已逐步应用到防盗门中。但是该智能化防盗锁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应用到普通家庭;而普通防盗门仅具有一种手动防盗锁,不能有效起到防盗并保护普通家庭财产安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重防盗锁的防盗门,在普通手动锁基础上,增加了一道隐藏电子锁,与手动锁配合使用,起到了多重防盗的作用,不仅提高普通防盗门的安全性能,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双重防盗锁的防盗门,包括防盗门体、门框、设置于防盗门体上的手动锁、设置于防盗门体内部的电子锁;所述防盗门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感应装置及蓄电池;所述电子锁与所述控制器、感应装置及蓄电池电连接成回路;所述电子锁包括第一插槽、位于第一插槽下方的第二插槽和锁体;所述第二插槽内设置有第二插块及与所述第二插块成一体的推动杆;所述门框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电子锁相匹配的副锁;所述副锁内部开设“工”型腔;所述“工”型腔的竖腔内设置平衡板;所述平衡板上端连接上横腔内的第一插块,下端连接下横腔;所述平衡板通过紧固件与设置在副锁内部对应位置的强力弹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锁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防盗门体上方的两端;所述门框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副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对应电子锁的侧方;两个感应装置分别与对应侧的电子锁及所述控制器、蓄电池电连接成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盗门体上设置门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装置为电子感应板,所述防盗门设有与所述电子感应板相匹配的电子钥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防盗门体内部设置一道隐藏电子锁,电子锁与副锁间配合使用,实现双重锁死的效果,防盗性能好;
(2)双重电子锁与手动锁配合使用,起到了多重防盗的作用,不仅提高普通防盗门的安全性能,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使用;
(3)感应装置设置在防盗门体靠近顶部的位置,不易被破坏和发现;电子锁设置在防盗门本体上方端部的位置,不易被发现和破坏,并且与电子锁匹配的副锁设置在室内的墙体内部或表面,在室外是看不到副锁的,因此电子锁与副锁均是隐藏的防盗锁;即使不法分子打开了手动锁,也很难发现并打开设置在高处的隐藏电子锁,防盗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4)电子锁与副锁共同作用,锁死防盗门,双重锁体,双重保护,并且仅通过电子钥匙的一个按键即可实现双控,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盗门体、2-手动锁、3-门把手、4-控制器、5-感应装置、6-电子锁、7-门框、8-副锁、9-“工”型腔、10-平衡板、11-强力弹簧、12-紧固件、13-第一插块、14-第一插槽、15-第二插块、16-第二插槽、17-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重防盗锁的防盗门,如图1所示,从室内即防盗门背面看,包括防盗门体1、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7、设置于防盗门体1内部的电子锁6;其中,门框7可以是嵌入在墙体内部,也可以是安装在墙体外表面;如图2所示,从室外即防盗门正面看,门框7则隐藏在墙体内,在防盗门外部是看不到的,防盗门正面还包括设置于防盗门体1上的手动锁2,及手动锁2侧边的门把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金昌华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金昌华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8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