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0646.9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7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政;易开红;缪曙霞;刘斌;余小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氧 传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使发动机达到更优的排放、油耗,则需要使发动机尽量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工作。氧传感器作为发动机闭环控制监控尾气、三元催化剂的重要零部件,其信号输出的精度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排放、油耗等性能。而透气型氧传感器需要通过透气作用保证参考空气腔氧浓度。而常规的透气作用的透气膜往往布置在传感器上,其靠近排系统温度较高,透气膜受热失效,导致液体进入损坏传感元;且其布置位置低,容易受泥沙飞溅、油污覆盖,从而导致其透气效率降低,无法保证参考空气腔氧浓度,影响氧传感器信号输出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结构,通过改变透气孔与透气膜的位置,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透气膜易受热失效的问题以及泥沙、油污等影响信号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用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传感元、线束、接插件,所述传感元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内,所述传感元内部设置有空气腔,所述空气腔具有开口;所述线束的一头与所述传感器相连,所述线束的另一头与所述接插件相连,作为改进的,所述接插件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覆盖有所述透气膜;所述线束内设有用于联通所述透气孔和所述空气腔的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透气孔相联通,所述通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腔相联通。采用此种结构,通过优化结构,将透气孔以及透气膜设置在接插件上,使透气膜可以远离高温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避免泥沙飞溅、油污覆盖,确保传感器信号的输出精度。
进一步,所述线束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的一头设有线束端子,所述传感器的尾部设置有尾部空腔,所述线束端子在所述尾部空腔内且与所述传感元相连,所述线束端子的端部贴在所述传感元上。
进一步,所述尾部空腔内设置有卡子,所述卡子卡在所述线束端子的端部上面。卡子将线束端子压紧在传感元上,使线束端子不容易从传感元上脱落。
进一步,所述线束与所述接插件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进一步,所述透气孔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2.5mm-3mm。
进一步,所述透气膜为防水透气膜。设置防水透气膜,避免传感器因进水而损坏。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的中部还设有中部空腔,所述传感元的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空腔内,所述中部空腔内设置有滑石粉层,所述滑石粉层包裹所述传感元的中部。滑石粉层具有耐高温的作用,起到保护传感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气孔以及透气膜设置于接插件上,通过线束上的通气通道与传感器联通起来,使透气膜可以远离高温的工作环境,也可以避免泥沙飞溅、油污覆盖,确保传感器信号输出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感元的放大视图;
图3为图1中传感器的局部透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2.传感元、3.线束、4.接插件、5.透气孔、6.空气腔、7.线束端子、8.尾部空腔、9.卡子、10.滑石粉层、11.排气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1、传感元2、线束3、接插件4,传感元2的结构如图2所示,传感元2设置于传感器1内,传感元2内部设置有空气腔6,空气腔6具有开口;线束3的一头与传感器1相连,线束3的另一头与接插件4相连,作为改进的,接插件4上设有透气孔5,透气孔5上覆盖有透气膜;线束3内设有用于联通透气孔5和空气腔6的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透气孔5相联通,通气通道的另一端与空气腔6相联通。采用此种结构,通过优化结构,将透气孔5以及透气膜设置在接插件4上,使透气膜可以远离高温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避免泥沙飞溅、油污覆盖,确保氧传感器信号的输出精度。
作为优选的,线束3与传感器1相连的一头设有线束端子7,优选的,线束端子7可以设置为四片互相独立的导电片,如图3所示,传感器1的尾部设置有尾部空腔8,线束端子7在尾部空腔8内且与传感元2相连,线束端子7的端部贴在传感元2上。
作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尾部空腔8内设置有卡子9,卡子9卡在线束端子7的端部上面。卡子9将线束端子7压紧在传感元2上,使线束端子7不容易从传感元2上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0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