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固型承口端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1014.4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辉;段海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1 | 分类号: | F16L55/11;F16J15/4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固 型承口端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型承口端堵,属于铸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铸管生产中需要对铸管的内壁进行水泥的涂衬。水泥涂衬是在涂衬机上进行的,将铸管的两端使用堵头封闭后向管件内注入水泥进行离心涂衬作业。承插型的铸管一端为承口,另一端为插口。承口端是在铸管直管段的外端设置一段直径稍大的管段作为承口。承口端使用承口端堵进行封闭。目前生产流水线中,涂衬机使用的DN1800-DN2600承口涂衬端堵工装为组装的工装。在生产过程中,大口径管型承口端堵重量大,由于面积大,与承口直管段端面的密封性差,缝隙大,承口端堵密封差导致涂衬过程中水泥砂浆甩出,造成承口端水泥面成型差,严重影响内衬质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端堵在与管件的连接稳定性不好,容易失效。此外,单一管型铸管涂衬过线都需要制作各自工装,工装的制造费用较高造成成本的积压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的的加固型承口端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固型承口端堵,包括圆形的堵头板、支撑环以及充气胶圈,所述支撑环固定在堵头板的一端面,所述充气胶圈套装在支撑环的外侧面;所述堵头板端面设置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环的外端面固定设置挡环,所述挡环外圆的直径比支撑环外圆的直径大8~30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环与堵头板同轴线设置,堵头板上的通孔为圆孔,所述圆孔与堵头板同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环的内端面为锥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环的外侧面为锥面,支撑环的外侧面与堵头板固定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堵头板一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环设置在堵头板直径的2/3~4/5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充气胶圈使该端堵能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充气胶圈与支撑环、挡环等配合能够在工作中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尤其适用于大直径的铸管的水泥涂衬作业。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充气胶圈的规格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铸管,该端堵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对铸管起到良好的密封性和支撑性,能够满足DN1800~DN2600管型的涂衬过线要求。使用该实用新型的端堵后,对铸管涂衬水泥时不会出现水泥甩出的现象,水泥涂衬更加均匀,节省了人工修补承口的作业时间,同时也能够减少工装制造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剖视图;
其中,1、堵头板,1-1、通孔,2、支撑环,3、充气胶圈,4、挡环,5、铸管承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固型承口端堵,在对大型铸管进行水泥涂衬时使用,将该端堵设置在铸管的承口端,防止水泥甩出。该端堵主要用于大口径的铸管DN1800~DN2600的承口。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端堵主要包括圆形的堵头板1、支撑环2以及充气胶圈3。堵头板1为端堵的主体部分,用于阻挡水泥飞出。支撑环2固定在堵头板1的一端面,支撑环2用于位充气胶圈3提供支撑。充气胶圈3套装在支撑环2的外侧面,充气胶圈3在非工作时不充气处于瘪的状态,在工作时向充气胶圈3内充气膨胀,充气胶圈3的外侧面与铸管承口段5内壁紧密接触相互作用,不仅起到密闭的作用还能够保证该端堵整体与铸管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堵头板1端面设置通孔1-1,一般优先地将通孔1-1设置为圆形的孔,该通孔1-1的作用主要为方便向铸管内注入水泥砂浆,同时在进行端堵安装拆卸时更加方便,进行吊装时容易找到受力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4所示。堵头板一般使用钢板或者铁板。支撑环优先选用钢板或者铁板,支撑环可以与堵头板焊接成形,支撑环也可以与堵头板一体成型。支撑环与堵头板焊接成形更容易实现,加工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1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柜顶部防水结构
- 下一篇:曲轴孔气密结构及其安装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