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7936.6 | 申请日: | 201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陆淑君;沈顺军;陆友明;张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正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张云波,吴辉辉 |
地址: | 3142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棒。
背景技术
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生物质能技术,对中国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改善具有特殊意义。
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料颗粒或者棒料,通常来源于木屑、桔杆、木碳、稻壳、树皮、食用菌废料、果壳、咖啡渣等可燃性废弃物,废弃物疏松、密度小、单位体积的热值低,作为燃料使用很不方便;现有生物质燃料的颗粒或者圆形棒料成型结构不理想,燃烧速率慢,燃烧能效比低,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初次燃烧时不易被点燃,费时费力;透气性差,导致热能利用率降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点燃,透气性好,热能利用率高的一种生物质燃料棒。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燃料棒,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粘结层和助燃层;所述助燃层包括若干导向柱,若干导向柱沿着粘结层的圆周方向等距布设;所述棒体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着该棒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相邻的导向柱交接处设置有助燃缝,导向柱的端布为圆弧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柱设置有8个或者16个,导向柱环形等距布设于粘结层上,且助燃缝与粘结层的外侧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与纤维网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呈蜂窝网孔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的高度为助燃层高度的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的高度为棒体半径的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纤维网为植物纤维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棒体的直径为1-3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4-1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棒体的直径为2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便于输送、储存、传动,燃烧方面都可以自动控制,同时,整体为固体颗粒,密度大,体积小,闪点高,贮存安全方便,清洁干净;
2.棒体中部形成有通孔,增加生物质燃料棒的透气性,降低点燃温度,提高燃烧性能,有利于氧气流通,在不添加外来制剂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燃烧性能;
3.在相邻的导向柱交接处设置有助燃缝,增加生物质燃料棒内部的燃烧速度和透气性,降低点燃温度,扩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生物质燃料棒易于点燃,透气性好,热能利用率高,实现快速、洁净燃烧;燃烧特性好,燃尽率高,发热量高,变废为宝,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棒体1,粘结层2,助燃层3,导向柱3-1,通孔4,纤维网5,助燃缝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生物质燃料棒,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1、粘结层2和助燃层3;所述助燃层3包括若干导向柱3-1,若干导向柱3-1沿着粘结层2的圆周方向等距布设;所述棒体1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4,该通孔4沿着该棒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2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5;通过设置纤维网5,一是起到用于粘合棒体1和助燃层3的作用,保证了生物质燃料棒整体的牢固性和安全性,二是与粘结层2相互配合,起到燃料棒的助燃作用,增加生物质燃料棒内部的燃烧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正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正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79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发光件及显示屏
- 下一篇:广告展销一体化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