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压耐腐蚀储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3297.4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4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栋;李军;孟兆海;马海英;陈永庆;王晓明;王茂利;陈龙;陈国杰;王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栋;李军;孟兆海;马海英;陈永庆;王晓明;王茂利;陈龙;陈国杰;王晟强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90/12;B65D9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竖向支撑杆 储油罐 辅支撑杆 固定设置 底座 底座板 耐腐蚀 抗压 本实用新型 钢化玻璃层 横向支撑杆 固定焊接 罐体两端 罐体内部 内部固定 长圆形 钢板层 关联性 进液口 抗压性 清洗口 填充层 通气孔 缓冲 底端 底面 内壁 竖向 平行 对称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压耐腐蚀储油罐,包括罐体、竖向支撑杆、横向辅支撑杆、底座和底座板,所述罐体设置为长圆形,且其包括钢板层、缓冲填充层和钢化玻璃层,所述竖向支撑杆均匀的固定设置在罐体的内部之间,所述竖向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竖向支撑杆靠近罐体两端的两根中间分别固定设置有横向辅支撑杆,所述罐体的外侧底端对称的固定设置有两个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分别固定焊接有底座板,所述罐体的顶端依次固定开设有进液口、清洗口和通气孔,通过在储油罐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根横向支撑杆和竖向辅支撑杆,从而使得储油罐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内壁各个侧面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提高了罐体内部结构的稳定抗压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压耐腐蚀储油罐。
背景技术
储油罐是储存油品的容器,它是石油库的主要设备。储油罐按材质可分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按所处位置可分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上油罐;按安装形式可分立式、卧式;按形状可分圆柱形、方箱形和球形。常见的金属油罐形状,一般是立式圆柱形、卧式圆柱形、球形等几种。立式圆柱形油罐根据顶的结构又可分为桁架顶罐、无力矩顶罐、梁柱式顶罐、拱顶式罐、套顶罐和浮顶罐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拱顶罐和浮顶罐。拱顶罐结构比较简单,常用来储存原料油、成品油和芳烃产品。浮顶罐又分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两种,罐内有钢浮顶浮在油面上,随着油面升降。浮顶不仅降低了油品的消耗,而且减少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对大气的污染。尤其是内浮顶罐,蒸发损耗较小,可以减少空气对油品的氧化,保证储存油品的质量,对消防比较有利。前内浮顶罐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储存易挥发的轻质油品,是一种被推广应用的储油罐。
现有技术中的储油罐存在以下问题:
1、使用过程中储油罐内部压力变化导致储油罐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影响其安全性。
2、储油罐耐腐蚀性能不够,在户外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耐腐蚀储油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压耐腐蚀储油罐,包括罐体、竖向支撑杆、横向辅支撑杆、底座和底座板,所述罐体设置为长圆形,且其包括钢板层、缓冲填充层和钢化玻璃层,所述钢板层、缓冲填充层和钢化玻璃层自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所述竖向支撑杆设置有八根,且其均匀的固定设置在罐体的内部之间,所述竖向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竖向支撑杆靠近罐体两端的两根中间分别固定设置有横向辅支撑杆,所述横向辅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罐体的内部一侧,所述罐体的外侧底端对称的固定设置有两个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分别固定焊接有底座板 ,所述罐体的顶端依次固定开设有进液口、清洗口和通气孔,所述进液口、清洗口和通气孔分别与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罐体的底端一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罐体的底端另一侧开设有用于清除淤泥的污泥出口。
进一度,所述竖向支撑杆和横向辅支撑杆均设置为带有镂空结构的槽钢或者方钢结构。
进一度,所述缓冲填充层设置为弹性橡胶层。
进一度,所述底座板的底面开设有防滑纹。
进一度,所述进液口、清洗口、通气孔、出液口和污泥出口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储油罐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根横向支撑杆和竖向辅支撑杆,从而使得储油罐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内壁各个侧面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提高了罐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2、通过将罐体设置为由述钢板层、缓冲填充层和钢化玻璃层自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的三层,从而使得罐体整体耐腐蚀性能增强,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竖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栋;李军;孟兆海;马海英;陈永庆;王晓明;王茂利;陈龙;陈国杰;王晟强,未经杨国栋;李军;孟兆海;马海英;陈永庆;王晓明;王茂利;陈龙;陈国杰;王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3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