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3624.6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2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筠;潘泰斌;喻小明;吴峰;叶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制造 用刮油模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包括:底座,具有通孔,通孔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个直线槽;n个滑块,位于底座一侧;滑块一端具有刮油部,n个刮油部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刮油孔正对通孔;滑块的正面具有摆线槽,所述滑块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线槽中;具有穿孔的调节圈,位于背离底座的滑块一侧;穿孔正对通油孔;调节圈正对滑块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的第二定位柱,当调节圈旋转时,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本申请孔径大小可以调整,不需要换模具,位置固定,操作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属于光缆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光缆制造流程为:着色-束管-成缆-护套。为保证光缆的渗水性能,成缆工序中需要对钢丝加强件和缆芯涂覆油膏,充油后多余的油膏由刮油模刮去。目前的刮油模结构是一个孔径大小固定的圆柱形金属块,钢丝(缆芯)从孔中穿过,孔的大小一般为钢丝(缆芯)直径+0.5cm。
实际生产中,光缆种类多,直径大小不一,所用的钢丝加强件及制造的缆芯直径不同,需要根据制造的光缆产品更换刮油模(钢丝、缆芯均需要更换不同孔径的刮油模),浪费时间,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在生产中,当一盘钢丝做完需要续接时,需要将两段钢丝两端各弯成一个勾,搭在一起。此处外径为钢丝直径*2,无法穿过刮油模,给操作上带来不便。
钢丝刮油模孔径大于钢丝续接处,可以在放线架处接好钢丝即可,开机时钢丝直接被拉过去穿过刮油模,只需要单人操作。但是一般钢丝接续处都比刮油模的孔径要大,则必须一人在放线架处按放线按钮,另一人拉钢丝穿过刮油模后再续接,需要双人配合操作,浪费人力和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包括:底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n≥3)个直线槽;
n个滑块,位于底座一侧;所述滑块一端具有刮油部,n个所述的刮油部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所述刮油孔正对通孔;所述滑块的正面具有摆线槽,所述滑块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线槽中,用于限制滑块沿直线槽运动;
具有穿孔的调节圈,位于背离底座的滑块一侧;所述穿孔正对通油孔;所述调节圈正对滑块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的第二定位柱,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本实用新型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由于孔径大小可以调整,不需要换模具,位置固定,操作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
其中,所述直线槽与连接直线槽底端与通孔中心点之间的径向连接线之间的夹角α=90°-滑块中间角。
其中,所述摆线槽的摆线变化曲线为:
y=rcosα-rcosαcosθ-rθ+rsinθ
,其中r为D/2,D为相对的两个第一定位柱之间的距离,θ为参数。
其中,所述滑块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区域构成刮油部,其顶角区域的顶点为刮油部的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3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材自动清洗装置
- 下一篇:双轴瓦支撑传动轴运动副的单柱塞高压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