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磨毛功能的大圆机卷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4831.3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7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邵春来;曹婵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88 | 分类号: | D04B15/88;D06C1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磨毛 功能 大圆 机卷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磨毛功能的大圆机卷布装置,属于针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来针织磨毛布越来越流行,然而对于磨毛针织布,其工艺流程为:坯布-染色-烘干加软-磨毛-成定,传统的后整磨毛工艺只能整布面磨毛,织造完毕后,经染色、烘干后,还需要额外加软、磨毛,工序长,成本高;也有采用拼接方式形成磨毛不匀的织物,但同样存在工序长、成本高的缺陷。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磨毛织物加工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织造与起绒一次成型的带磨毛功能的大圆机卷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磨毛功能的大圆机卷布装置,包括扩布架、上卷布辊、下卷布辊和磨毛辊,扩布架、上卷布辊和下卷布辊自上而下顺次设置,所述的磨毛辊位于上卷布辊与下卷布辊之间,其表面设置锯齿;针织布织好后经扩布架到达上卷布辊处,被上卷布辊和下卷布辊拉直的坯布经磨毛辊的摩擦作用,坯布完成起绒并达到磨毛效果,磨毛的轻重程度可通过调节磨毛辊上锯齿的深浅、疏密控制。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磨毛辊位于坯布背面或正面,或者正面与背面各设置一个。磨毛辊设置在背面或正面,可分别对坯布的背面或正面进行磨毛;正面和背面各设置一个时,背面的称为磨毛辊一,正面的称为磨毛辊二,可实现坯布的正反面同时或分别磨毛。
所述的下卷布辊下方也设置有磨毛辊,位于上卷布辊与下卷布辊之间的称为磨毛辊一,其位于坯布正面或背面,位于下卷布辊下方的称为磨毛辊二,对坯布进行分别背面磨毛、正面磨毛。
所述的磨毛辊上,锯齿齿密度为5-30齿/cm,每厘米的片颚上表面上分布约5-30齿的锯齿,确保了起绒的充分进行。更优选的,所述的锯齿齿密度为5-10齿/cm时为轻度起绒;锯齿齿密度为10-20齿/cm时为中度起绒;锯齿齿密度为20-30齿/cm时为重度起绒。根据加工的需要,锯齿齿密度在卷布辊表面上均匀分布,也可按照不同的密度分区分布,以实现同一织物不同起绒程度的加工。
所述的磨毛辊上,锯齿齿深H为0.2-0.5mm。更优选的,所述的锯齿齿深H为0.2-0.3mm时为轻度起绒;锯齿齿深H为0.3-0.4mm时为中度起绒;锯齿齿深H为0.4-0.5mm时为重度起绒。根据加工的需要,锯齿齿深在卷布辊上均匀分布,也可按照不同的齿深分区分布,以实现同一织物不同起绒程度的加工。
本申请带磨毛功能的大圆机卷布装置不仅可以实现针织布在织造时就完成磨毛、起绒,减少工序,节约能源,节约成本,而且锯齿越深越密,磨毛/起绒越长,本申请不均匀磨毛布可以通过磨毛辊设置在不同部位,进而实现不同磨毛花型的不均匀磨毛布加工。
本申请的上述设置,通过织造时就完成磨毛,不仅可以减少工序和生产时间,还能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同时,此工艺所得不均匀磨毛布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计不同条形花纹以及不同部位磨毛区域的成型。通过磨毛辊设置在坯布正面、背面、上卷布辊与下卷布辊之间、下卷布辊下方等位置,即可实现不同磨毛花型的不均匀磨毛布;磨毛布面的起绒程度则可以通过磨毛辊上锯齿的大小、疏密和倾斜角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加工所得不均匀磨毛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磨毛工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磨毛工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磨毛工艺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磨毛工艺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磨毛工艺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磨毛工艺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标号:8. 起绒区;81. 绒区一;82. 绒区二;83. 绒区三;84. 绒区四;9. 不绒区;10. 上卷布辊;11. 下卷布辊;12. 磨毛辊一;13. 磨毛辊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4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