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洞用渣土汇集及垂直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5461.5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3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川;陈馈;李星;张兵;李凤远;杨延栋;郭璐;任颖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E21D9/12 | 分类号: | E21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渣土 汇集 垂直 提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洞用渣土汇集及垂直提升装置,包括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上方的渣土汇集部,位于渣土汇集部上方的提升部;所述提升部包括垂直设置的履带,设置于履带内的滚轮,固定于履带上的若干个同方向设置的用于提升渣土的铲斗;所述渣土汇集部为设置于支撑部上方的转动转盘。本实用新型将渣土汇集转盘、转盘电机、支架、履带机、滚轮、履带电机、铲斗的有效组合,高效完成多方向隧洞渣土的汇集及提升到洞外的功能,为TBM渣土的排放节约了成本,节省了隧洞内的空间,也为工程的按期完工提供必要的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TBM掘进过程中渣土排放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洞用渣土汇集及垂直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施工的大面积普及和应用,大多数地下隧洞出渣选用了皮带机出渣,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当遇到垂直斜井时,皮带机出渣就不能实施,需要安排另外的出渣方式,无形中拖长了工期,也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
目前,在TBM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经常会出现一支洞分两个方向同时施工,这样可以对一条支洞充分利用。但是这种情况下渣土的联合排运就成了棘手的难题,现有的技术大多落后。例如,有的工程中采用两条支洞皮带机进行运输,这样既占了支洞的空间,又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还有一些工程使用的机车运输,也存在过高的时间及经济浪费,远远达不到工程施工的预期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洞用渣土汇集及垂直提升装置。即通过渣土汇集转盘、转盘电机、支架、履带机、滚轮、履带电机、铲斗的有效组合,高效完成多方向隧洞渣土的汇集及提升到洞外的功能,为TBM渣土的排放节约了成本,节省了隧洞内的空间,也为工程的按期完工提供必要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隧洞用渣土汇集及垂直提升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上方的渣土汇集部,位于渣土汇集部上方的提升部;所述提升部包括垂直设置的履带,设置于履带内的滚轮,固定于履带上的若干个同方向设置的、用于提升渣土的铲斗;所述渣土汇集部为设置于支撑部上方的转动转盘。
进一步,所述提升部通过连接支架设置于隧洞的洞壁上。
进一步,所述履带的下端位于转动转盘上表面的外边沿上方,所述履带的下端头到转盘上表面的距离略大于铲斗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所述履带内设置至少一个主动滚轮,至少一个从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连接履带电机。
进一步,所述转盘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带动转盘转动的转盘电机。
进一步,所述转盘为盆状结构,其半径为06-1.6米,其深度为0.4-4米。
更具体的,所述支撑部采用支架,且支架的大小、高度及承载能力根据转盘的型号进行调整,以便适应于不同的工程,支架结构可以灵活调整,根据隧洞大小、隧洞出渣量、拟开挖隧洞数量、开挖隧洞渣土性质不同,可以进行不同范围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支架的顶部安装转动转盘,转盘的大小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此转盘可以顺着一个方向以不同的速度转动,从任意角度运送来的渣土,都可以运输到转盘上方并将渣土汇集到转盘的外径上。渣土随着转盘转动而转动,当渣土转动到铲斗所在点的位置时,由铲斗铲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接收360度上不同角度隧洞来的渣土,并可以接收多条隧洞运输而来的渣土,形成渣土的汇集,并由于转盘的旋转,可以将转盘上的渣土清理干净。
本实用新型根据支洞长度确定履带的长度,并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铲斗。
本实用新型中装有铲斗的履带垂直运行。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以铲斗挖土时开口面向转盘内待运输的渣土转动方向为准,凭借履带的动力及铲斗的自重铲出渣土,提升至洞外,并形成循环。铲斗的数量由垂直竖井的长度及渣土的出渣率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5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式自动探索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便于脱模的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