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腱索及其人工腱索植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6223.6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9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超;张伟伟;周春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秋红;林俭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腱索 穿刺针头 远端 夹持装置 夹头 推杆 穿刺装置 植入系统 固定件 导管 近端 推送 本实用新型 推送装置 穿刺 夹持 稳定连接 穿刺点 第一端 连接件 内腔中 瓣叶 穿装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人工腱索及其人工腱索植入系统,人工腱索包括柔性腱索主体,腱索主体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背向腱索主体的一侧设有穿刺连接件。人工腱索植入系统包括夹持装置、穿刺装置和推送装置,推送装置包括推送导管,穿刺装置和夹持装置穿装在推送导管中的不同内腔中;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推杆、远端夹头和近端夹头,近端夹头设置在推送导管远端,远端夹头设置在夹持推杆远端;人工腱索容置于夹持装置中,人工腱索的固定件与穿刺针头相对应;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头、穿刺针头近端连接的穿刺推杆,穿刺针头的远端为锥形的直尖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腱索与穿刺针头形成稳定连接,穿刺点较小、减轻对瓣叶的损伤、节省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修复心脏瓣膜缺陷的器械,尤其涉及人工腱索及其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二尖瓣为左心房(简称:LA)和左心室(简称:LV)之间的单向“阀门”,可以保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请参见图1,正常健康的二尖瓣具有多根腱索(简称:CT)。二尖瓣的瓣叶分为前叶和后叶,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时,两者处于张开状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腱索被拉伸,保证瓣叶不会被血流冲到心房侧,前、后叶闭合良好,从而保证血液从左心室经过主动脉瓣(简称:AV)流向主动脉。若腱索或乳头肌出现病变,例如图2所示的后叶腱索断裂,当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时,二尖瓣不能像正常状态时恢复至关闭状态,血流的冲力会进一步导致瓣叶脱入左心房,造成血液返流。
目前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植入人工腱索的方式治疗腱索病变,需要采用侵入性开胸技术,并实行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作为辅助支持。这类外科手术存在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成本高、病人创伤程度高、并发症风险高、住院时间长以及患者恢复过程痛苦等缺陷。
另一种治疗方式是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工腱索。现有技术中,微创方式植入人工腱索采用的器械包含手柄组件、俘获组件和针头等组件;通过俘获组件将瓣叶俘获后,采用具有钩状头端的针头穿过瓣叶,并勾取作为人工腱索的缝合线,然后后撤针头带动人工腱索穿过瓣叶,再将人工腱索的一端固定在心室壁上。该器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a)具有钩状头端的针头在瓣叶上形成的穿刺点偏大,对瓣叶损伤较大,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还会增加术后瓣叶被撕裂的风险;
b)植入的人工腱索与瓣叶之间的接触仅为单个的作用力点,人工腱索对瓣叶的长期牵拉容易造成瓣叶撕裂;
c)针头勾取人工腱索的几率比较低,造成手术成功率偏低,延长手术时间;
d)在针头勾住人工腱索后,由于针头与人工腱索之间仅通过微弱的摩擦力连接,在后撤针头的过程中,由于患者血流冲刷或者操作者的动作,都导致人工腱索容易从针头上脱落,造成手术失败,延长了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与穿刺针头形成稳定连接,不易与穿刺针分离的人工腱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刺点较小、减轻对瓣叶的损伤、能可靠连接人工腱索、避免腱索自穿刺针上脱落、节省手术时间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腱索,包括一段具有柔性的腱索主体,所述腱索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背向腱索主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穿刺针头不可拆卸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穿刺连接件。
所述的人工腱索中,优选所述固定件设有容置穿刺针头的容置腔,所述穿刺连接件为所述容置腔侧壁上设置的螺纹、粘接层、粗糙面、或者至少一个凹槽或孔,所述凹槽或孔与穿刺针头形成过盈配合、卡扣连接或者键连接。
所述的人工腱索中,优选所述腱索主体上套设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沿所述腱索主体的轴向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6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烧伤整形及外科创面修复的3D打印系统
- 下一篇:一种肩关节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