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8751.5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1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波;焦惟;谢京刚;刘福生;李珊珊;张海峰;张志霄;杨剑伯;尹之祥;孟磊;蒋逸霄;华岩;庞天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爬模变 角度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防护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爬模是高层、超高层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传统液压爬模防护网系统由于其托座位置固定,只适用于外立面为平面的建筑物施工,并不适用于外立面为弧面的建筑。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外立面被设计为弧形,现有液压爬模防护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弧形表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对适用性强、安装简便、载荷分布均匀、安全可靠等方面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载荷分布均匀、更安全可靠,并且安装简便、适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包括架体后立柱、固定于架体后立柱上的托座安装座,还包括变角度托座,所述变角度托座连接于所述托座安装座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托座安装座转动,所述变角度托座上安装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其中,所述托座安装座上开有连接孔,所述变角度托座底部固定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且所述连接螺栓底部设置防脱螺母。
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其中,所述变角度托座顶部带有挡板,所述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框架及若干个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横梁与所述防护网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防护网的横梁放置于所述变角度托座上并且所述横梁外侧抵靠在所述挡板上。
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其中,所述变角度托座上带有横向支架,所述托座安装座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限制所述变角度托座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其中,所述横梁和所述横向支架之间通过钩头螺栓相互锁紧。
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其中,所述变角度托座相对于托座安装座的转动范围为-15°至15°。
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其中,所述架体后立柱和所述托座安装座相互焊接,所述变角度托座和所述连接螺栓相互焊接,所述变角度托座和所述横向支架相互焊接,所述托座安装座和所述定位柱相互焊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的变角度托座可相对于托座安装座转动,变角度托座上安装有防护网,因此当本实用新型防护网系统用于弧形墙面建筑施工时,可根据机位间距及机位间夹角调整变角度托座的位置,通过调节变角度托座,使风载均匀的传递给防护网,进而均分给液压爬模架体,改善架体受力状况,提升液压爬模系统承受风载的能力,系统更安全可靠,更能满足外立面为平面或不同角度弧面的建筑施工要求,适用范围更广,并且结构科学、简单、装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中架体后立柱、变角度托座及托座安装座的安装关系左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中架体后立柱、变角度托座及托座安装座的安装关系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中变角度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安装于爬模架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M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中防护网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中防护网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爬模变角度防护网系统中防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弧形建筑表面的机位布置平面图;
图12为变角度防护网系统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87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圈电机的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跨越式型钢与回顶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