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座椅腰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1501.5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9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领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汽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6 | 分类号: | B60N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袋 本实用新型 电子传感器 气体发生器 座椅腰托 气管 监控车辆 螺钉固定 汽车座椅 椅骨架 行驶 乘客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腰托系统,适用于汽车座椅,通过螺钉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电子传感器和气管;所述电子传感器与气袋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气管与气袋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以监控车辆行驶中加速度的变化,保护乘客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座椅腰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作为汽车第二大零部件的汽车座椅也随之不断改进。汽车也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座椅在满足了基本的乘坐功能之外,对于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成为各汽车厂所追逐的发展方向,高安全性、高舒适性座椅也成为各座椅厂家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显得越来越重要,座椅是汽车中重要的安全部件,提高座椅安全性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座椅腰托系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座椅腰托系统。
一种座椅腰托系统,适用于汽车座椅,通过螺钉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电子传感器和气管;所述电子传感器与气袋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气管与气袋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袋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
优选地,所述气袋包括中间气袋和侧翼气袋;所述中间气袋系统通过卡扣与靠背骨架进行连接,侧翼气袋通过转轴与靠背骨架侧翼机构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翼气袋数量为2。
优选地,还包括侧翼气袋塑料保护件。
优选地,所述侧翼气袋塑料保护件与侧翼气袋连接,其数量与侧翼气袋相当。
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为电动气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腰托系统,迎合和支撑后椅乘坐者的腰部曲线,减缓驾乘者腰部疲劳感同时增加两侧边侧翼的支撑,在转向时同时提供支撑和缓冲。气袋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使用时可以充分保证气袋的强度;气体发生器与气袋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组件,这个组件通过螺钉将模块固定到座椅骨架上。ECU为电子传感器,固定在座椅靠背,可以有效监控车辆行驶中加速度的变化,精度较高。ECU负责分析气袋内的变化值是否已经达到气袋正常工作值,并负责将信号传递给车身上对应的气体发生器,实时控制气体发生器充气值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1:电子传感器;2:侧翼气袋;3:侧翼气袋塑料保护件;4:中间气袋;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座椅腰托系统,适用于汽车座椅,通过螺钉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电子传感器1和气管;所述电子传感器与气袋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气管5与气袋连接。所述气袋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所述气袋包括中间气袋4和侧翼气袋2;所述中间气袋4系统通过卡扣与靠背骨架进行连接,侧翼气袋2通过转轴与靠背骨架侧翼机构进行连接。所述侧翼气袋2的数量为2。还包括侧翼气袋塑料保护件3。所述侧翼气袋塑料保护件3与侧翼气袋2连接,其数量与侧翼气袋2相当。所述气体发生器为电动气泵。
本申请的产品极大提高驾驶员驾驶时及转向时靠背舒适性及支撑性,缓解腰部劳累;座椅腰托解决了驾乘者的疲劳问题,从而也间接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控制模块位于中间气袋系统后端,与靠背骨架悬簧连接固定,调节控制系统位于整车控制台位置,乘客通过中控按钮进行调节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代,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汽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汽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1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