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防护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3442.3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7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英 |
主分类号: | G21F9/36 | 分类号: | G21F9/3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李美丽 |
地址: | 41001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铅防护垃圾桶。
背景技术
在放射性核素病房及注射室内,需放置铅防护垃圾桶,作为保管放射性废弃物容器使用。现有的铅防护垃圾桶包括顶面开设投递口的铅防护箱,所述铅防护箱上还设有可开启或关闭所述投递口的铅防护盖。铅防护箱的一侧面设有侧门,铅防护箱内装有开口朝上的垃圾盒。使用时,将铅防护盖打开以使投递口外露,经垃圾经由投递口丢入垃圾盒内,投递完毕,盖上铅防护盖。当需要集中处理垃圾时,打开侧门,将垃圾从侧门处取出。
现有的铅防护垃圾桶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铅防护箱内的垃圾盒收集的垃圾包括经由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一般医疗废物垃圾和经由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锐利医疗器械垃圾,这两种垃圾混装在垃圾盒内。由于垃圾盒并没有对一般医疗废物垃圾和锐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因而不符合相关文件规定,且工人在集中处理垃圾过程中存在被锐器刺伤的风险。
第二,由于核医学工作人员每次丢弃放射性废物时都需要打开投递口,此时垃圾盒内原有的放射性废物会对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二次照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了的铅防护垃圾桶,可以对经由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一般医疗废物垃圾和锐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避免工人在集中处理垃圾过程中被锐器刺伤,同时,可避免铅防护垃圾桶内原有的放射性废物对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二次照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铅防护垃圾桶,包括顶面开设投递口的铅防护箱,所述铅防护箱上还设有可开启或关闭所述投递口的铅防护盖,铅防护箱的一侧面设有侧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铅防护箱内还设有隔离箱,所述隔离箱内设有竖直隔离板,隔离板将隔离箱分隔成开口朝上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离箱上与隔离板相对的第一侧面顶边连有可开启或关闭第一腔体开口的第一顶板,所述隔离箱上与隔离板相对的第二侧面顶边连有可开启或关闭第二腔体开口的第二顶板。
借由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带隔离板的隔离箱,因而可以将经由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一般医疗废物垃圾和经由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锐利医疗器械垃圾分开收集,符合相关文件规定,避免工人在集中处理垃圾过程中被锐器刺伤。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控制杆、第二控制杆、竖直置于铅防护箱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为铅板,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高度均高于隔离板的高度;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顶端均与铅防护箱的内顶面固连,第一弹簧底端与第一顶板顶面固连,第二弹簧底端与第二顶板顶面固连;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控制杆下段外,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控制杆下段外,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上段均从铅防护箱的顶面伸出;在常态下,第一顶板封闭住第一腔体的开口,第二顶板封闭住第二腔体的开口。
借由上述结构,在常态下,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拉住,第一顶板封闭住第一腔体的开口,第二顶板封闭住第二腔体的开口。当需要丢垃圾时,通过第一控制杆往下压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打开第一腔体(第二腔体)。
核医学工作人员丢弃放射性废物时,首先将铅防护盖打开,然后将放射性废物丢入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围成的V型槽内,再盖上铅防护盖,根据放射性废物的种类,通过第一控制杆控制第一顶板打开第一腔体,或者通过第二控制杆控制第二顶板打开第二腔体,放射性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落入对应的腔体内。可见,在丢弃放射性废物的过程中,铅防护垃圾桶内原有的垃圾通过铅防护箱顶板或隔离箱的顶板与人隔绝,可避免铅防护垃圾桶内原有的放射性废物对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二次照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第一侧面内侧固连,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顶板内侧固连;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第二侧面内侧固连,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板内侧固连。
为减少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伸缩变形,增强工作可靠性,增设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在常态下,第一弹簧的恢复力、第三弹簧的恢复力、第一顶板的重力三者平衡,第一顶板封闭住第一腔体的开口。丢垃圾时,通过第一控制杆向下压第一顶板,打开第一腔体。第二顶板开启方式和第一顶板开启方式原理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杆上还设有位于铅防护箱内的第一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杆上还设有位于铅防护箱内的第二限位部。
为防止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被抽离铅防护箱,影响工作,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箱上与所述侧门相对的位置开口,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垃圾盒,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垃圾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英,未经李海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3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指纹锁(T72)
- 下一篇:车位锁(ID‑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