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百合点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4696.7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6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姜小凤;董博;樊廷录;何宝林;江晶;吕军峰;张国平;林玉红;张朝巍;刘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9/00 | 分类号: | A0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合 点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新涉及百合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合点播器。
背景技术
兰州百合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百合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造作栽培,在海拔1800-2600米,土层深厚,质地松软,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气候冷凉温润,昼夜温差大的区域种植最为适宜,且其生长周期长达3年。
兰州百合种植过程中,现在尚无机械种植方法,劳动强度较大,主要依靠机械卡钩后,全由人工栽培。人工栽培方式为在开好的沟内,蹲在开好的两个沟中间用小铲子刨小坑,在将百合根系向下栽植,覆土。百合种植密度翼板为8000-12000株/亩,全部依靠人工栽培效率极低,而且劳动强度较大,造成栽培成本居高不下。
常规的玉米点播器和马铃薯点播器,对种子的掉落方向和掉落时的损伤并无要求,而百合的栽植时需使百合种球根系朝下、落入土层中应避免损伤;因此,常规的玉米点播器和马铃薯点播器无法适应百合种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百合点播器;可确保种植时百合种球根系朝下,同时还可避免百合种球受到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百合点播器,包括:
导向筒,呈圆筒状,外圆周上对称地设有扶持把手;
拨土爪,铰接在导向筒下端;
传动组件,设在导向筒外侧且与拨土爪连接;以及
缓冲结构,其包括外螺纹套筒、固定环和橡胶条;所述外螺纹套筒设在导向筒内部且与导向筒螺纹配合,所述固定环设在外螺纹套筒内,多个所述橡胶条设在固定环上且自由端向固定环中心处汇聚并呈圆锥形漏斗状;
进一步,所述拨土爪由三个铰接在导向筒下端的锥形尖角构成,三个所述锥形尖角抱合后呈圆锥状;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活动把手、弹簧、滑动环、主牵拉绳和辅牵拉绳;所述活动把手位于扶持把手正下方且一端与导向筒铰接,所述弹簧位于活动把手下方且一端与导向筒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把手连接,所述滑动环套设在导向筒外侧且可上下移动,所述主牵拉绳一端与活动把手连接另一端与滑动环连接,所述辅牵拉绳设有三根,每根所述辅牵拉绳一端与相对应的锥形尖角连接、另一端与滑动环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向筒外圆周上设有脚踏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缓冲结构,可利橡胶条用对掉落的百合种球进行缓冲,可起到避免百合种球受到损伤的作用;橡胶条在固定环上整体呈圆锥形漏斗状,这样还可使百合种球掉落时保持初始状态,利于确保百合种球根系朝下的种植要求;同时外螺纹套筒与导向筒螺纹配合,利于对缓冲结构进行拆卸维护;
本实用新型中的拨土爪由三个铰接在导向筒下端的锥形尖角构成,且三个所述锥形尖角抱合后呈圆锥状,该种结构设计可使挖取的种植坑呈现相对完整的圆锥状,利于百合种球掉落后依然保持初始的根系朝下状态,同时还可保障覆土相对严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向筒;2-扶持把手;3-拨土爪;4-传动组件;5-缓冲结构;6-外螺纹套筒;7-固定环;8-橡胶条;9-锥形尖角;10-活动把手;11-弹簧;12-滑动环;13-主牵拉绳;14-辅牵拉绳;15-脚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百合点播器,包括:导向筒1、拨土爪3、传动组件4和缓冲结构5;
其中,导向筒1,用于疏导百合种球,呈圆筒状,外圆周上对称地设有扶持把手2;导向筒1外圆周上设有脚踏杆15,可方便拨土爪3的入土挖坑;
拨土爪3,用于挖坑和投放百合种球,铰接在导向筒1下端;所述拨土爪3由三个铰接在导向筒1下端的锥形尖角9构成,三个所述锥形尖角9抱合后呈圆锥状;该种结构设计可使挖取的种植坑呈现相对完整的圆锥状,利于百合种球掉落后依然保持初始的根系朝下状态,同时还可保障覆土相对严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46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株距的分种圈
- 下一篇:马铃薯收获机及收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