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键防水结构及智能黑板功能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1628.3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9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林祖明;曹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防水 结构 智能 黑板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按键防水结构及智能黑板功能盒。
背景技术
一般的按键与电路板固定在一起,然后按键穿过外壳的按键孔位,与外壳装配在一起,存在如下问题:当使用过程中被水淋的时候,水流会从外壳的按键孔,流入按键上,再从按键与外壳之间的间隙,流到电路板当中,从而造成电路板短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按键防水结构及智能黑板功能盒,防水效果好,能有效避免水溢到电路板上。
一种按键防水结构,包括PCB板、外壳及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本体部、连接部及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外周设有一圈凸台,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连接,所述凸台上设有防水槽及导流槽,所述防水槽绕所述按压部的外周设置,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按压部的下方且与所述防水槽连通,所述导流槽延伸至所述凸台的外缘形成出水口,所述PCB板上设有开关,所述本体部与所述PCB板连接且所述按压部盖设在所述开关外,所述PCB板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外壳上设有按键孔,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按键孔且所述凸台与外壳的内壁贴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呈环状的安装框,所述连接部及按压部均设于所述安装框内,所述连接部远离按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凸台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框连接,且所述导流槽由凸台外缘延伸至所述安装框的外缘形成所述出水口。
所述连接部为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为两条,两条弹性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按压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本体部、连接部及按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定位柱,所述PCB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本体部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定位在所述PCB板上。
所述按压部为一端开口的筒状,所述按压部内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关匹配的容纳槽,所述开关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按压部内还设有多条加强筋,多条加强筋绕所述凸柱外周设置,且加强筋一侧与按压部内壁连接,另一侧与凸柱外壁连接。
一种智能黑板功能盒,包括盒体及所述按键防水结构,所述PCB板及按键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外壳盖设在盒体的开口处。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按键防水结构,当外界的水通过外壳的按键孔流入按键里面时,由于凸台与外壳的内壁贴紧,且在凸台上设置防水槽及导流槽,水会在凸台的阻隔下,流入按压部外周的防水槽内并从其下方的导流槽流出,同时由于导流槽底部出水口低于PCB板,所以水不会溢到PCB板上,从而达到防水效果。按压部通过连接部与本体部连接,按压过程中连接部能产生一定形变,使按压部能相对本体部产生按压位移,从而能对PCB板上的开关进行按压操作。
上述智能黑板功能盒,使用时置于智能黑板下方,由于智能黑板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会使用水去清洗黑板,导致水易通过按键的孔位流入盒体内的PCB板,造成短路,由于采用了该按键防水结构,能很好地达到防水效果,避免出现短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键防水结构的拆分示意图一;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键防水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键防水结构的拆分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PCB板,110、定位孔,120、开关,20、外壳,210、按键孔,30、按键,310、本体部,312、安装框,314、定位柱,316、出水口,320、连接部,330、按压部,332、凸柱,340、凸台,342、防水槽,344、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1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 下一篇:PE塑料墙贴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