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具式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4127.0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2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贞勇;田伟;孙国旺;黄志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68;E02D7/18;E02D5/3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龙 |
地址: | 52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土地 灌注 护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式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包括筒形的钢管,钢管的内径大于原桩的外径,钢管的内壁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槽钢,槽钢共有四组,四组槽钢在钢管的横截面上沿钢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钢管的上端设置有双夹具振动桩锤,且钢管的上端夹紧固定于双夹具振动桩锤的底部,双夹具振动桩锤的上端吊挂有钢丝绳。以解决对于灌注桩的接桩部位位于淤泥质土层时,采用常规的人工挖孔桩接桩的方法无法施工,而采用固化处理软土层后再进行人工挖孔施工的成本又过于高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土地基施工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属于软土地基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人工挖孔灌注桩大量进行使用。但在软土地区特别是在流塑状淤泥地质条件下,一些特殊情况不得不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以常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难以进行成孔施工。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流塑状淤泥地质差,灌注桩会出现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断桩,或者灌注桩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导管卡管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断桩,需要进行接长,对于灌注桩的接桩部位位于软土或淤泥质土层时,采用常规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接桩的方法无法成孔,采用固化处理软土层后再进行人工挖孔施工的工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具式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以解决对于灌注桩的接桩部位位于淤泥质土层时,采用常规的人工挖孔桩接桩的方法无法施工,而采用固化处理软土层后再进行人工挖孔施工的成本又过于高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工具式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包括筒形的钢管,钢管的内径大于原桩的外径,钢管的内壁上沿钢管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槽钢,槽钢共有四组,四组槽钢在钢管的横截面上沿钢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钢管的上端设置有双夹具振动桩锤,且钢管的上端夹紧固定于双夹具振动桩锤的底部,双夹具振动桩锤的上端吊挂有钢丝绳。
前述灌注桩护壁中,所述槽钢通过高强螺杆和高强螺帽旋紧固定于钢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正交十字法加劲的工具式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结构,通过人工用高强螺杆、高强螺帽和槽钢对钢管护壁进行组装加劲,加强了钢管护壁的刚度,在用双夹具振动桩锤沉压钢管护壁施工过程中竖向不变形,从而满足了设计要求,保证人工挖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该钢管护壁组装起来方便、快捷,满足了在软土或淤泥质土层中不变形的要求,解决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无法在软土或淤泥质土层中直接成孔的问题,工效高、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保证了钢管护壁的刚度,可重复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管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具式软土地基灌注桩护壁,包括筒形的钢管1,钢管1的内径大于原桩2的外径,钢管1的内壁上沿钢管1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槽钢3,槽钢3共有四组,四组槽钢3在钢管1的横截面上沿钢管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钢管1的上端设置有双夹具振动桩锤4,且钢管1的上端夹紧固定于双夹具振动桩锤4的底部,双夹具振动桩锤4的上端吊挂有钢丝绳5。
前述灌注桩护壁的施工方法如下:
首先,取四组槽钢3,槽钢3均沿钢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四组槽钢3沿钢管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高强螺杆6和高强螺帽7将槽钢3旋紧固定于钢管1的内壁上,通过沿横截面十字形分布的槽钢3加强钢管护壁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4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