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壁同轴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6090.5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7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方彦;孙郑保;孙其松;郑阳;陈亿明;方燕仪;方越;张建芳;廖新当;姚海元;肖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朗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杨冠南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壁同轴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通常采用螺旋盘管进行换热,螺旋盘管为单层中空结构,螺旋盘管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发生热量的传递实现热量的交换。当螺旋盘管破裂时,螺旋盘管内外的介质混合,容易造成整个桶体内部污染。而且在桶体内靠近螺旋盘管处的介质换热效率高,而远离螺旋盘管处的介质换热效率低,容易导致整个桶体内的介质换热效率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换热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保证各处换热均匀、避免桶体内部污染的双壁同轴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壁同轴管换热器,包括桶体和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两端设置有连接头,换热管包括外管和芯管,外管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流动槽,流动槽围绕外管的轴线螺旋分布,芯管外表面设置有与流动槽对应的拼接槽,拼接槽与流动槽连通形成流动腔,流动腔的两端与连接头相连。芯管位于外管内部,外管内表面设置流动槽,芯管外表面设置拼接槽,流动槽和拼接槽对接后形成完整的通道,这个通道为流动腔。当芯管内和流动腔内都充入流体介质后,芯管内的流体介质与流动腔内的流体介质发生热传递,实现换热。流动腔围绕外管和芯管的轴线螺旋设置,当流动腔内充入流体介质时,流体介质沿着流动腔流动,即流动介质沿着芯管的轴线螺旋流动。使流动腔内的流体介质换热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当芯管破裂时,芯管内的流体介质只会泄露在外管内,不会泄露到桶体,避免对桶体造成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头包括与芯管相连的主管和套设在主管外侧的连接管,连接管与流动腔相连,连接管的径向设置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支管。连接头包括主管和套设在主管上的连接管,主管与芯管相连接,通过主管向芯管内充入流体介质。通过连接管径向的支管向连接管处充入流体介质,流体介质在主管与连接管之间的部分流入流动腔内,实现流动腔与芯管分开,支管和主管充入不同温差的流体介质实现换热。
作为优选,所述的芯管内表面设置有波纹槽。芯管内表面设置有波纹槽,当芯管内充入流体介质时,波纹槽能够对芯管内的流体介质边缘阻隔,形成扰流,延长流体介质在芯管内的流动速度,进而延长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双壁同轴管换热器具备下述优点:当芯管内和流动腔内都充入流体介质后,芯管内的流体介质与流动腔内的流体介质发生热传递,实现换热。流动腔围绕外管和芯管的轴线螺旋设置,当流动腔内充入流体介质时,流体介质沿着流动腔流动,即流动介质沿着芯管的轴线螺旋流动。使流动腔内的流体介质换热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当芯管破裂时,芯管内的流体介质只会泄露在外管内,不会泄露到桶体,避免对桶体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与连接头连接处的剖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A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管的断面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芯管的断面剖视图。
图示说明:1-外管,2-芯管,3-主管,4-连接管,5-支管,6-波纹槽,7-流动腔,8-流动槽,9-拼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双壁同轴管换热器,包括桶体和换热管,换热管两端设置有连接头,换热管包括外管1和芯管2,外管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流动槽8,流动槽围绕外管的轴线螺旋分布,芯管外表面设置有与流动槽对应的拼接槽9,拼接槽与流动槽连通形成流动腔7,流动腔的两端与连接头相连。连接头包括与芯管相连的主管3和套设在主管外侧的连接管4,连接管与流动腔相连,连接管的径向设置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支管5。芯管内表面设置有波纹槽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朗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朗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6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型储存燃油控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热能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