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掉电上报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7552.5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7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健;王宪贤;董海涛;王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2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掉电 上报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掉电上报电路。
背景技术
当电网故障或者电表异常导致突发掉电后,需要针对该电网故障或者电表异常的事件进行上报,相关责任人员在接到上报的电网故障或者电表异常的信息后,才有可能对该故障或者异常进行排查和维修。对该电网故障或者电表异常进行上报的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通信模块执行。
由于应用的电表储能单元只提供给自身供电,所以,为了实现对该电网故障或者电表异常的上报工作,还需要针对通信模块增加储能单元。现有技术中,通常应用充电电池为通信模块增加的储能单元进行充电,但是,由于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一般属于化学反应,其充放电的过程具有次数限制,并且,通常应用的充电电池的体积和重量都相对较大,而此处应用的通信模块需要应用12V电压供电,并且需要满足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例如,针对BPLC通信模块掉电后需要能够满足30s的供电时间,以及1.5W的功率要求,因此,充电电池通常并不适合应用于掉电上报电路的充放电过程时,对通信模块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掉电上报电路,其能够为掉电上报过程中应用的通信模块进行可靠的供电,并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掉电上报电路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掉电上报电路包括充电电路(1)、法拉第电容电路(2)、升压电路(3)和掉电检测及控制电路(4),
所述充电电路(1)同时连接于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和所述掉电检测及控制电路(4);
所述升压电路(3)也同时连接于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和所述掉电检测及控制电路(4);
其中,
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包括单只法拉第电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掉电上报电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电路(1)包括电阻R40、三极管V1、电阻 R44、三极管V2、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65、电容C43、稳压二极管TS1、电阻R50和电阻R66,
所述R40的一端同时连接VDD节点、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R46 的一端,
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
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44的一端;
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掉电检测及控制电路(4);
所述三极管V2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47的一端;
所述电阻R4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TS1的阴极和所述电阻R65的一端;
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C43的一端;
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TS1的阳极、所述电阻R5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0的一端;
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
所述稳压二极管TS1的阳极、所述电阻R66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作为优选,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包括法拉第电容C40,
所述法拉第电容C40的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充电电路(1)和所述升压电路(3);
所述法拉第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的同时,还连接于所述升压电路(3)。
作为优选,所述升压电路(3)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容C41、电阻R48、电阻R49、电容C42、电阻R45、稳压二极管VD8、电阻 R43、二极管VD7、电容C21、稳压二极管VD6和电容C41,
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SW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感L1的一端,
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和所述电容C41的一端;
所述芯片U1的第二引脚GND引脚接地的同时,还连接于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和所述法拉第电容电路(2);
所述芯片U1的第三引脚FB引脚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48的一端、所述电阻R4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2的一端,
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于12V 电压输出端口;
所述芯片U1的第四引脚EN引脚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45的一端和所述掉电检测及控制电路(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7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